中国风物 | 画宫尖
俗话说:不贴年画,不算过年。农历新年张贴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习俗。
年画旧时又称“宫尖”“三才”等,因画幅大小和加工程序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程序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每当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要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屋、卧室、门上、窗旁装饰年画,把环境点缀一新。正如清代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所载:“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吉祥喜庆的年画,不仅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更是记录民族文化的形象史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生动载体。
据记载,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东汉末年《风俗通义·祭典》中就有“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的记载。年画在宋代称为“纸画”,明代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劳动人民总是向往美好生活,美好的向往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年画长久不衰的原因。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年画大部分是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或以典故、成语作为主题,有情节,易于理解。取材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以及山水花鸟等。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一刀一刻、一笔一画尽显中国劳动人民所饱含的专注、敬业、求精的匠人精神。
一般来说,套色木版年画制作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刻工再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之后画师操作墨线印出的画样,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刷工将每幅画的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纸张压在刷印画案固定位置,把画版仰放在纸的一边,将纸翻蒙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用毛刷刷匀,再更换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
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明朝中期以后,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布全国。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一张张年画,透着浓浓的年味,带着满满的喜庆。每个阶段的年画都烙有时代的印迹,成为一段历史的缩影。
古往今来,智慧的劳动人民在年画的传承中,不断赋予其时代的新风新意,而年画中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的真挚情感和艺术创作贴近生活的蓬勃生命力始终未变。今时的年画,不仅能领略到山乡巨变、勤劳致富,还能看到奋力拼搏的冬奥健儿的身影。体现新时代新风的新人新事融入创作,年画更接地气、更富内涵、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韩文)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sj/104509.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小山村的琅琅书声
下一篇: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