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编者按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是党的珍贵档案资料,寄托了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优良的家风传承、至深的亲情眷恋。学习时报专栏“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刊发一组文章,分别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家书故事。

  毛泽东在繁忙工作学习之余曾写过很多家书,与亲人们沟通交流、传情达意。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毛泽东家书就有100多封,写作时间最早追溯到1915年,最晚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家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襟和崇高风范,是我们走进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这些钱均是我自己的稿费,请告他们节用

  毛泽东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丰富、平易近人、细腻温柔的真实毛泽东。他孝敬父母,感恩长辈,疼爱子女,关心远近亲戚……将热烈真挚的爱给予亲人。

  在毛泽东早年给七舅父文正兴、八舅父文正莹的家书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母亲、对舅家的深厚感情。1918年8月,毛泽东准备去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心中却又牵挂着母亲的病患。在给两位舅父的信中写道:“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从毛泽东给子女的家书中,又可以看出他的拳拳爱子之心。1938年3月,已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分别10年的毛泽东,看到兄弟俩托人从苏联带回的信与照片,激动得当即回信:“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的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地喜欢。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健康、愉快与进步!”1948年,毛泽东收到分别了多年的女儿李敏从东北的来信,立即用加急电报回信:“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1951年1月,女儿李讷生病了,毛泽东在百忙中写了封短信:“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养病,早日好了,大家欢喜。下大雪了,你看见吗?”作为父亲的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对于亡妻和岳家,毛泽东有情有义、不忘旧恩。1962年,毛泽东的岳母也就是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去世,毛泽东给妻兄杨开智发去电报表示哀悼,并寄去五百元钱,电报写道:“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毛泽东在家书中还十分关心亲友的生活困难,常常拿出自己的稿费接济他们。比如,堂弟毛泽连患有眼病脚病,家境贫寒,1952年母亲死后无钱安葬,写信向毛泽东诉苦。毛泽东获悉后,给房兄毛宇居写信,“兹寄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一百万元为六婶葬费,二百万元为泽连治病之费”“另寄二百万元给泽荣(逊五)助其家用”(均属旧币,旧币1万元=新币1元),并附信告诫“这些钱均是我自己的稿费,请告他们节用”。

  立志奔前程,为社会做一番事业

  毛泽东在给子女、晚辈的家书中,除了表达关爱,更多的是与他们谈立志励志,谈读书学习。平等交流,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充分反映出毛泽东的家风家教,堪称典范。

  毛泽东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1947年10月,他在给毛岸英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段话意味深长。毛岸英将其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扉页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且一直珍藏着这封信,直到牺牲。

  在毛泽东看来,年轻人只有立下远大志向,才能战胜眼前的困难,摆脱生活琐事的干扰,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1960年1月,毛泽东勉励大病初愈、学业遇阻的大儿媳刘思齐,“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1962年6月,毛泽东写信给二儿媳邵华,“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

  毛泽东希望子女自强自立,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1958年2月,女儿李讷生病做手术。毛泽东在给女儿的家书中说:“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毛泽东还抄录了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诗给李讷。言辞之中,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和鼓励。

  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毛泽东重视子女的读书学习,他在家书中经常勉励子女多读书,并给予指导。1939年8月,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1941年1月,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具体谈到读书的内容:“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1959年12月,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历史系,感觉大部头的著作阅读起来有压力,她就给父亲写信谈读书的苦恼。远在杭州的毛泽东给女儿回信说:“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十年八年渐渐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我甚好。每天读书、爬山。读的是经济学。我下决心要搞通这门学问。”毛泽东不仅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传授给女儿,还以自己的读书计划和实际行动为女儿作出示范。

  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毛泽东对亲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始终坚持原则,严格要求亲人,常常在家书中提醒亲人不能有特权思想,哪怕只是发现问题的苗头,也会一针见血而又亲切坦率地指出来。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就收到妻兄杨开智的来信,信中提出要进京见妹夫,并希望谋一份好工作。杨开智是烈士杨开慧的哥哥、烈士杨展的父亲,在艰难岁月里曾多次帮助毛泽东一家。然而,向来感恩重情的毛泽东这次却显得格外严肃,他致电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为防止杨开智打着自己的旗号找当地领导,毛泽东又同时写信给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说:“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1950年,表兄文南松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其胞兄文运昌介绍工作的要求。在此以前,文运昌本人也给毛泽东接连写了好几封信。毛泽东于5月12日给文南松回信,正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类似这样婉拒亲人不合理要求的家书还有很多。如毛泽东对远房叔父毛贻华说,“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难于为助,尚祈鉴谅”;对表兄文涧泉说,“文凯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尚乞谅之”;等等。

  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更是经常教育引导,防微杜渐,严禁特殊化。1941年1月,毛泽东写信给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1957年8月,毛泽东给刘思齐回信谈到她转学问题时,写道:“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毛泽东在家书中向子女反复强调,要时刻注意身份和影响,不能搞特殊化,靠父亲的影响去为自己谋利益。

  毛泽东有着和普通人一样对亲人真挚的爱,不同的是,他跳出家庭的范围,把对亲人的爱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紧紧联系在一起。早在1937年11月,毛泽东在给表兄文运昌的回信中就表达了自己的初衷:“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但我只能用这种方法帮助你们,大概你们也是已经了解了的。”

  毛泽东的家书正是崇高家国情怀的具体生动反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蕴涵着丰富深厚的家教家风,是一代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一封封家书的墨迹会愈久弥香。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编审)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116/825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