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道山
一
听闻田沛和他那条穿山而过的“愚公洞”,已经很久了。
在我的想象中,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肯定要比一般的老年人看上去更羸弱,沧桑感更深更重。但当我在红河乡乡长的带领下,来到田赵村见到田沛时,我根本没认出来。直到乡长介绍说这是田沛,我才回过神来,有些恍然——这么挺拔的身板,锐利的目光,洪亮的嗓音,哪里像个长年穿山挖洞的人?根本无法把他与我想象中的“愚公”联系起来。
来见田沛,自然是为参观他几十年前挖的“愚公洞”。这条只凭田沛和妻子二人之力打出的“隧道”地处甘肃平凉泾川县红河乡田赵村,我已经在许多文章、报道里看过关于它的描述。可如今在田沛带领下,亲身从这个叫作岭岭子的山的这一面,钻进冰冷的洞口,我还是感受到视觉、触觉和嗅觉带给我的奇幻感,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顺着洞一边走,我一边看着左侧开挖出来的偏窑,每隔三四米就有一个。偏窑里有泥塑,塑的是田沛和他的妻子挖山洞、栽果树的场景。有他们当年自制的工具,镐头、铁锹、笼担和手推车,还有挖出的零碎文物,也有多年来县、市、省乃至国家颁发给他们的荣誉证书、锦旗,以及各种宣传报道的报纸原件。
我们走得越深,来自地底下的凉意便越浓重,这种微妙的不真实感仿佛把我带回了1980年,我看到了32岁的田沛,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想法多、点子多,想到就干,干就干到底。那一年,他突发奇想,跑到庆阳承包了3年苹果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土地承包到户才刚刚开始。别人还在走一步看一步,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而田沛已经大步出发了。
“我挖这个洞子,就是给自己个出路!”
“给自己个出路”,多好的理由。那时候,家乡的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承包地,但是一穷二白的生活让他们很茫然。出路在哪里?这里大部分土地位于岭岭子山梁南坡的台地上,耕作条件很差。全村40来户近200人,平旷的土地人均分不到一亩,大部分土地都在山顶上,山高坡陡。田沛分到了山坡上的一小块地,他计划在这里种上苹果树。他有过种植苹果的经验,知道苹果树正适宜在这样的土地生长。300棵苹果树苗被他一棵一棵栽了下去,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的家和苹果地之间横着一道山梁,他住在梁北,而苹果地在梁南,每天都要翻过岭岭子往返苹果园。岭岭子虽说不高,山前山后一个来回也要走10里羊肠小道,狭窄坡多,路上费时又危险,更没法做到时时照看果园。
于是田沛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在山下钻个洞子、打一个通道出来。望着横在家与果园之间的大山,这一个念头,就像那峭立的山头一样,在弥漫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
这就是田沛所说的:给自己个出路。
二
1984年,田沛开工挖洞,一挖就是3年。
田沛清楚记得,那天是1987年的端午节,随着他手中的镐头奋力一击,一束亮光透了进来,洞终于挖通,熬了上千个日夜的田沛终于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线。他成功了。
他有了出路,而这条路后来也成为全村人乃至全县人的一条出路。在田沛钻过山梁种起苹果之后,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寻求脱贫的路子,寻求一方新天地、一种新活法。这片贫瘠的土地种什么才能不挨饿?他们种过苹果,种过烤烟,种过药材,种过蔬菜,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挖掘过乡村旅游的潜力。30多年过去了,田赵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红河乡以田沛打出的愚公洞景观为中心,倾力打造出了一个生态种植、绿色养殖的特色乡村,可闻鸟语,能嗅花香,更有可供采摘的绿色农产品和可供品尝的特色食品……
一路听着田沛生动的讲述,听着这些之前看过多少遍但毫无感觉的数据:全长198米,宽1.8米,高约2.3米,移动土方1000多立方米1600吨……我切身体会到一个人找出路是多么不容易,敢想是一方面,敢想又敢干的人更值得敬佩。穿过“愚公洞”,一头钻出来,柳暗花明,只见青山环绕,碧水荡漾,山上的绿色成堆成团,如烟似雾,沟底草木丛生,一片青翠,还有叫不上名的鸟儿飞起落下,叫声清越。山峦一眼望不尽,昔日的秃山穷水变成了百亩花海和水上乐园。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力入股投资,加盟公司,在家门口就业,奔走相告地领工资,笑声朗朗地分红……
寻求出路,不能靠毫无胜算的盲打莽撞。就像田沛,他打隧道是有底气的,因为他是个挖窑行家,在那之前他曾打过十余孔窑洞。除了有实践经验,田沛还有帮手。起初他是一个人干,后来妻子位玲娃心疼他,帮着他干,帮着帮着,心劲儿就使在一起了,就成了打隧道的主力队员,也成了田沛精神上的支撑。田沛开始钻山打洞,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的,他先是反反复复在山两边目测丈量,最终拿山两边、山梁上的大树作参照物,确定了洞口的位置和走向。之后,他又买回材料,自己动手生起火炉子当铁匠,镢头、洋镐等一些必备工具都是他自己一手打制的。然后又拨弄墨斗、推刨当木匠,赶造了小推车、铁锨把、木簸箕等木制品,光这些准备工作,就花去了一年时间。开挖时,村里人得知消息,议论纷纷,劝停的,嘲笑的,什么人都有。反正就是一句话,都认为田沛夫妇瞎折腾。对此,田沛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方向丝毫不变,靶心一点不散。那一声阳光透进来的轰响,撼动的又岂止是一片荒山坡,也让村民们板结的心思轰然洞开。
田赵村的脱贫致富,其实也是憋着一口气、憋着一股劲儿干起来的。田赵村里历来多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低产值作物。从1991年到1999年,田沛干了近1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干部结合村情,想办法,创条件,大胆尝试发展果品、蔬菜、花卉等特色增收产业。在他和后任者的不懈努力下,村上的产业路子越走越宽,近几年新建苹果园230亩,栽植山地核桃380亩,间作套种油用牡丹380亩,种植露地地膜洋芋156亩、辣椒74亩,引导贫困户种植常夏石竹、滨菊、天人菊等特色花卉110亩……
群众致富的路子彻底打通,越走越宽。2019年,田赵村终于实现了整村脱贫。
三
走在田赵村整齐有序的小康屋群里,屋舍俨然,花坛吐香,随处可见的大棚内瓜果飘香,我看到有些日光温室还配上了电动化浇灌设施、电动化卷帘,安装了保暖灯,在温室设置了前“店”后“厂”,前“店”育苗,后“厂”栽菜……古老的土地散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如今的田赵村,处处有路,路路通畅。从田间小路到加固加高的砂石路,再到宽阔平坦、出行畅通的水泥路,平整干净,如长带飘逸、蜿蜒,顺着河沿缓缓爬上,成为田赵村重要的产业路和旅游路。硬化路上车流穿梭,鸣笛声声响起,一辆辆货车前往果园,前往温室,前往牛棚,拉着苹果、籽瓜、蔬菜、红牛,走出村,走出乡,走出县,运往城里去。今年,连片的娃娃菜丰收了,小卡车、三轮车在地头排成长队,转运、收购,准备送往城里的超市。人们忙碌着,起菜、分拣、打包、过秤、装车,娃娃菜捧在他们的手里,就像捧着一个个“金娃娃”。
更多的车是通往“山水田赵”乡村旅游点,拉来南来北往的客人,让田赵村成了一个人气满满的地方。有一道阳光正好照亮了半山里的村庄,两列青山错落交叠,整洁的旅游点与房前屋后的花红柳绿相呼应,新楼与旧屋紧相依存,昔日的贫困村已然“蝶变”为美丽的幸福村。
告别田沛和他的“愚公洞”的时候,我去了田赵村前的龙王桥。红河大峡谷从龙王桥下横穿而过,绵延数十公里,河水长年流淌,清澈见底。两旁石崖陡直,被河水常年冲刷留下的道道痕迹新旧累加,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河谷上空,层层堆叠的秋日云朵匍匐在日光的缝隙前,边缘镶上了火红的金光。回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岭岭子山,望着田沛老人矍铄的身影,从田赵村到红河乡,再到整个泾川县,乃至平凉的广大乡村,仿佛都有无限生机正静悄悄地勃发。
从田沛等一代代田赵人身上,能清晰地感受到,有一种在意识深处流淌的东西,成就了今天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精神气质,而它也必将延续下去,生生不息。2015年,愚公洞被共青团泾川县委定为泾川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你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个新乡村正在静悄悄地积聚力量,等待新一轮的振兴。(马宇龙)
上一篇:宁愿站着死的共产党员石文卓
下一篇:故乡河渠播希望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