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八面廉风 > 正文

莫以出身论高下

发布时间:2021-04-12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犊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颜氏家训?慕贤》

  【小识】

  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想起了黄宾虹先生。宾虹老生前,主要以学者、美术史家驰名,他的书画,几乎不被同行认可。谢稚柳的夫人陈佩秋,曾经是黄宾虹的学生,她到晚年还坚持说,黄宾虹根本不会画画,他的画送人都没人要。她说的后半句倒是接近实情。

  但有两位重量级的现代学人很高看黄宾虹。一位是鲁迅,他1916年过沪,曾经拜访过黄宾虹,相谈琉璃古玩肆近况。这可能是他主动拜访过的唯一画家。一位就是翻译家傅雷。他和宾虹老的忘年交,真是感人,也可以由此看出他过人的艺术眼力。阅读两位先生一百多封来往书信,谈书论画,真是绝佳的享受。黄宾虹当年在北平,给傅雷的书信中,多次提到“知己之感,千古不朽。”1947年的一信中,宾老写道:“知己之感,古人所难,今荷雅爱,遇于生前,何幸如之。”时年黄宾虹84岁,傅雷39岁。黄宾虹晚年一直说傅雷是他一生“最大的知己。”临终时,还很惦念傅雷,他这一生,唯一的知音。可见老人之寂寞。

  颜之推在南朝梁国和北齐任职多年,所以,他的《颜氏家训》里以此两国的例子最多,读来甚为亲切。这里说的是梁元帝萧绎还在荆州的时候,有一位叫丁觇的,洪亭人氏,很善于写文章,特别擅长草书、隶书。孝元帝的文书抄写,“一皆使之”,全都让他做。于是,军府里的那些人都轻贱他,大都看不上他的书法,以自己的子弟临习他的书法为耻,当时流行的话是:“丁君写上十张纸,抵不上王褒几个字。”颜之推说:“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我非常喜爱他的书法墨迹,常常把它们珍藏起来。由此,可见颜之推的鉴赏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大多数人都是“随人说短长的”。真正有判断力的,有较高的审美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

  然后,颜之推接着写,有一次,孝元帝曾经派遣惠编送文章给祭酒萧子云看,萧子云问惠编:“君王最近所赐的书信,还有他的诗歌文章,真是非常漂亮,不知书写者姓甚名谁?怎么一点名声都没有?”此处“殊为佳胜”四字,真是让人发千古浩叹,历史上,几多英才就这样湮没无闻?西晋诗人左思曾经慨叹:“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摇摆低垂的小苗却长在山顶上。由于地势的不同,山顶径寸的小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萧子云发问后,惠编据实回答了。子云就叹息说:“此人在后生中无人能及,竟然不被世人所称道,也是一件奇怪的事。”因为萧子云的这番称赞,“于是闻者稍复刮目”,听到这话的人稍稍对他刮目相看。这不就是“矮人看戏”吗?丁觇后来官至尚书仪曹郎,最后担任晋安王侍读,随其东下。等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时,那些文书信札一起散失了,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颜之推沉痛地说:“以前那些轻视丁觇的人,后来想要得到他的一纸书法,也不可能了。”

  黄宾虹真的是巨眼,1955年,他去世时,遗嘱把家藏的一切文物和他的书画作品,都尽数捐献国家。现都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否则,后来也就荡然无存了。但也因此,市面上就很少他的书画流通了。这真的也是“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本来,黄宾虹书画的浑厚华滋,力追宋元,也不是那些浅人所能认识的。(杨光祖)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