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红军公田碑见证鱼水情

发布时间:2023-03-26 来源: 天津先锋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在皖西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座珍贵的“红军公田碑”。土褐色的高大石碑,正中央刻有“红军公田”四个大字,左右两侧分别刻有“一千九百三十一年计稞五石”和“霍山七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字样。这一方简陋得甚至有些粗糙的石碑,出土于霍山县落儿岭镇烂泥坳村(当时霍山七区八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它忠实地记载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霍山苏区土地改革的斗争史实,铭刻着苏区人民热爱红军、支援红军的深情厚谊。

  1930年冬,许继慎率红一军挥师东征,在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连战连捷,包围六安威逼霍山,粉碎了国民党对皖西地区的第一、二次反革命围剿。为了巩固军事上的胜利果实,一方面需要补给物资粮食,以保证红军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在占领区建立新的秩序,实现革命目标。这些,都需要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一场彻底砸烂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红色革命风暴——土地革命运动,迅猛席卷皖西大地。红军立刻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没收地主老财们的土地,将其重新分配给农民。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各村、乡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作公田。公田的收入主要用于安置本地和外籍留在本地的红军伤病员、因残而退休的红军战士,优抚贫困的红军家属,慰问过往本乡境内的红军部队等项开支。农民不需再上交粮食,减轻了负担,公田政策得到群众广泛支持。

  当时,霍山县各乡都留下一块上等好田作为红军公田,并树碑刻文,作为标志和纪念。霍山七区八乡的贫雇农们对红军公田极为重视,大家经过反复挑选,把烂泥坳东街头下面一块好田划为红军公田,田的上面是一口山塘,土质、阳光和水利条件,在这大山区里都是上等的。为了表示对红军的热爱,贫雇农们决定刻一块石碑立在公田旁边,既能让大家都爱护公田的庄稼,又能千古流传,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红军的丰功伟绩和恩情。

  乡苏维埃把刻碑的任务交给了列宁小学的教师们。几个年轻教师肩负重任,起早摸黑地干起来。首先把旧的石碑磨平,然后在石碑中间刻上“红军公田”四个大字。竖碑这天,乡苏维埃下了通知:农协、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以及四个村的群众都集合到列宁小学的操场上开大会。东方刚破晓,人们就敲着锣鼓,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会场正中放着那块石碑,上面披了一块红绸子,在阳光的映照下,红闪闪的,格外光彩夺目。妇女会员、少先队员、儿童团员们围着石碑翩翩起舞,尽情欢呼。当地百姓传唱的《十二月大改变》正是从那个年代流传至今:“正月是新年,世界大改变,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五月是端阳,穷人把家当,分了田和地,住上了好房子!”1982年,这块珍贵的石碑被当地村民从水塘中挖出后送交县文管所。作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块石碑又于1990年被拨交皖西博物馆收藏。

  (摘编自2021年11月27日《皖西日报》 杨子 邱杨 姚敏/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dsbl/202302/t20230220_951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