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梅州东山书院:叶剑英元帅早年求学励志之地

发布时间:2023-07-31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广东梅州,古称嘉应州,以客家人聚居而闻名全球,是享有“世界客都”美誉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坐落在梅州市梅城江北东山小溪唇的东山书院,前拥周溪水,后倚东山岌,左傍状元桥,右眺梅江河,堪称揽山水之形胜、聚人文之荟萃。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知州王者辅所建的梅州最高学府,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后修复。1904年黄遵宪将其改办为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东山书院里办起了东山中学,这是叶剑英元帅早年求学励志之地,也是传播赤色种子的星火之地。
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
东山书院是我国客家地区现存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该建筑坐东朝西,占地1642平方米,面积2650余平方米,由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组成,是典型的“三进两横”建筑结构,门楼为硬山式屋顶,正中屋脊左右起翘,前檐由两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左右横屋为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后殿魁星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制。整个书院以魁星阁为中轴对称,具有客家方形围龙屋的结构,体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心理,是研究客家古代书院式建筑及其教育制度的活化石。
东山书院书香四溢、文韵馥郁。大门上方悬挂木刻镏金楷书“东山书院”匾额,为清朝礼部主事黄基所书。正门两边对联曰“东山桃李绿,书院状元红”。正堂上方悬挂“初步云梯”匾额,这是王者辅为书院创办当年即考上国子监的学子钟许所题,书院自此声名鹊起,名师汇聚,学子云集。正堂壁柱上挂有爱国保台志士、著名诗人丘逢甲所作的东山楹联。天井两侧为走廊,廊内展框挂张之洞为书院主讲黄莘田生日撰写的《寿序》,约2000字。魁星阁魁星之上悬挂“日出东山”匾额。
东山书院承载着客家喜学重教的历史传统。客家人系从中原南渡而来,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自宋以降粤闽赣客家地区书院林立,兴学育才蔚然成风。梅州状元桥畔的东山书院就是具体佐证。状元桥之名一说源自状元文天祥曾登临此桥。这一带雅称“攀桂坊”,宛若客都梅州的人文中心,留有黄遵宪、李黼平、叶璧华、李光昭、黄药眠等文化名人的生活足迹。东山书院深耕于此方人文沃土,曾有萧系闳、萧廷

  

  发、黄仲安、黄莘田、黄基、李伯陶等硕儒潜心执教,孜孜造就明道济世之俊彦,共培养出100多名进士、700多位举人,是古代梅州文教兴盛的浓缩。梅州昔时的书院、义学、私塾数量众多,文化名人浩如繁星,是十足的文化之乡,清状元吴鸿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郭沫若亦赋诗赞之“文物由来第一流”。
黄遵宪改办初等师范焕发生机
黄遵宪,晚清著名外交官、维新思想家、爱国诗人,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撰写的旨在启悟国人的《日本国志》影响深远,饱含着他满腔图存兴邦的爱国情愫。黄遵宪曾在上海参与创立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在湖南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设立时务学堂、组织南学会、督办《湘报》。戊戌政变后,黄遵宪被革职回到家乡梅州探索教育救国实践。清末新政推行教育改革,各地新学纷纷兴办,他发现师资短缺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遂决定在东山书院创办一所初等师范学堂。
为容纳更多学生,1904年黄遵宪筹资对东山书院进行大规模重建。他主张“以新学求切用,以专门定趋向,以分科求促进,以自治为精神”,先后选派杨徽五、黄之骏、黄遵庚、黄季伟、黄延豫等人赴日本学速成师范,翌年回国,组织招生考试,筹备开学,延聘学历深而思想新者为师,李倬汉为学堂监督。1905年,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建成,但黄遵宪却已于当年春逝世,他的挚友丘逢甲替他主持招生,120名新生通过考试,成为初级师范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这是梅州兴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民办师范学校之一,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之才。此外,黄遵宪还创办了“嘉应兴学会议所”,筹划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培育后贤造福桑梓。在他和丘逢甲等人的推动下,梅州新办学校遍及城乡、盛况空前且硕果累累。辛亥革命以来,梅州走出了540多位将军、340多名大学校长、30多位院士,盛产“教书先生”,这与黄遵宪等人的贡献密不可分。正是通过黄遵宪的改革,东山书院在转型中焕发了生机,由一个传统的儒学教育场所蝶变为近现代教育的助推地

  

  古书院新的华彩乐章
1913年,在海外华侨丘燮亭、叶子彬、陈镜秋等人和地方开明人士的支持下,将东山书院拨为校舍,创办私立东山中学,由此揭开了古书院新的华彩乐章。东山中学以“勇俭爱诚”为校训,管理有方,加上海外华侨给予极大赞助,很快得以稳固并逐步扩大、蒸蒸日上,华侨弟子及邻省邻县学子争相就读。
由于东山中学与海外华侨有密切广泛的联系,管理上更多地体现了近现代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叶剑英因组织能力和威信都很突出,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并连任两届。他和师生商议制定了《学生会章程》,提倡读书是“为将来利国福民”并非博取功名,立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学生会宗旨。叶剑英深知学校创建不易,勤学奋进,全面发展,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诗文习作深受校长叶菊年和国文老师杨徽五的青睐。他还阅读了一些进步报刊,确立了求学报国的宏愿。他常去学校附近的油岩锻炼,曾在此写下“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的豪迈诗句。经过3年学习生涯,叶剑英便到南洋去了,后考入云南讲武学堂,投笔从戎走上革命征途。叶剑英对东山中学感情笃厚,“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表达了对母校学习时光的怀念。1978年他为母校题写了“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牌和“努力教学,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题词。
东山中学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1925年周恩来率东征军到梅县,他亲临东山中学作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演讲,激励学生“为着国家要跟上新潮流努力奋斗”。东征期间,叶剑英兼任过梅县县长,他到东山中学发表演说,宣讲革命形势和东征的伟大意义。同年中共广东区委指派中共党员李世安、张维到东山中学任教,在梅县开展组建党团的工作。1926年3月邓颖超也到东山中学开展过革命宣传活动。
1926年4月中共东山中学党支部成立,早期党员有陈劲军、胡明轩、萧向荣等人。自此,东山中学以革命姿态巍然屹立在兴梅大地。1929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攻占梅县,东山中学党团员踊跃参加孔庙大院的集会,聆听了朱德的讲话。东山中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叶剑英在1957年为母校题词中写道,“东山,是被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100多年来,爱国图强、振兴中华的精神焰火在东山中学一直燃烧得特别炽热而激扬,这所岭东名校走出了开国元帅叶剑英、中将萧向荣,还有叶选平、林若、曾宪梓、曾毅等许多杰出校友,向国家和社会输送的精英翘楚层出不穷。
氤氲文脉长,明晖耀东山。2004年梅州市修缮了东山书院,左侧横屋二楼,分别建有叶剑英元帅与东山中学展室、叶剑英元帅就读时期寝室、萧向荣校友展室、东山中学51位英烈事迹展室,东山书院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十大岭南书院之一的东山书院,恰好同中国客家博物馆、黄遵宪故居栉比相邻、连珠合璧,儒家文化、客家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灿若云霞,已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高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高地、进行红色研学活动的信仰高地。

  责任编辑:杨春晓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728/953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