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饮冰
曾侯乙铜鉴缶,古人的“冰箱”,现藏湖北省博物馆。(资料图片)
有道是“热在三伏”。今年三伏天有40天,初伏刚过,今天开始就要进入长达20天的中伏。伏日的酷热,非饮冰不能消解,今人四季都可十分方便地获得冰,古人却只能在数九寒冬,凿冰贮藏在深深的地窖中,待到三伏天取出使用。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人惦记着他如何度过三伏天,赠冰给他。梅尧臣为此写了一首《中伏日永叔遗冰》,由此我们知道赠冰给他的是欧阳修。朝廷赐冰给欧阳修,欧阳修有那么多朋友,到底分赠给谁呢。欧阳修“念我老且病,赤疿生枯皮”,将冰赠给了梅尧臣,“莹澈肖水玉,凛气侵人肌”,这冰仅仅是看着都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可惜的是梅尧臣年老畏冷,不敢吃冰。“虽然已快意,何必咀嚼为”,他快意的不只是获得了清凉的感受,还有与欧阳修的友情。两人不仅同朝为官,而且在北宋文坛上共同致力于新的诗风的开拓。梅尧臣将友人的这番好意,转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这块冰实在承载了太多感情。
直接咀嚼冰有些乏味,冰镇食物显然更有滋味。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中,观众络绎不绝。曾侯乙墓中出土宝物众多,其中有一件铜鉴缶,距今有两千四百多年。这件铜鉴缶,我们可以认为是古人的“冰箱”,它由方鉴、方缶两部分组成,缶在鉴内,缶与鉴通过三个套钩和一个小孔进行连接,缶中置酒,在缶与鉴的间隙中放冰,这样就可以喝到冰镇酒了。到了冬天,在间隙中放温热的水,也有温酒的功能了。这件铜鉴缶的装饰很精致,满绘蟠螭纹等纹饰,底部四角各有一抬头张口的小怪兽,器身有八个龙形耳钮,还附有一个长柄勺子,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在中华文化中,饮冰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庄子·人间世》讲叶公子高向孔子求教的事。叶公子高是楚国的公卿,子高是其字,名为诸梁,他奉楚王之命要出使齐国,他担心齐国对于使者一定会在表面上做到礼数周全,但对于使者的诉求漫不经心,很害怕自己无法完成出使的任务,尚未踏入齐国,已患得患失。他向孔子说自己本不是贪凉之人,然而“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早上接受使命,傍晚因为内心的焦躁而饮冰,后世就用饮冰来表示一种焦虑的心情。梁启超先生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饮冰室”,他自称“饮冰室主人”,也是出于对当时国家前途命运的焦虑,他将这种焦虑化作了奋笔疾书,著成洋洋大观的《饮冰室合集》。饮冰室全无关风雅,乃是读书人一种责任承担意识的表现。
古人三伏天消暑,常要寻到水上、山中凉快的场所去。唐代诗僧皎然在三伏天与友人汤衡到湖上避暑,写下一首诗,其中几句说:“拥几苦炎伏,出门望汀洲。回溪照轩宇,广陌临梧楸。”唐朝人还是席地而坐,席上放置几案,待在室内,拥几而坐,感觉真热,走到室外,灵动的水带来了几分凉意,水中的小洲盈盈可爱,蜿蜒的溪流倒映出房屋的模样。宽敞的巷陌旁,是梧桐和楸树,这两种树都是秋季先凋之树,待到它们凋零,炎夏也就要过去了。
又是一个中伏日,梅尧臣陪两位通判到妙觉寺避暑,梅尧臣写下一首诗,其中几句说:“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河朔饮,用来称夏日避暑的酣饮,饮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这样不仅误事,而且伤身。梅尧臣显然不爱河朔饮,他爱的是一盏清茗。山中避暑,已觉清凉,又有清茶来佐,自然忘记了要下山归家。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308/t20230804_815014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