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三湾改编: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发布时间:2023-08-12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res02_attpic_brief.jpg

  毛泽东在三湾村使用过的油灯、砚台,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7年8月1日,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毛泽东亲自带领工农革命军进行的三湾改编作为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革命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毛泽东在三湾村使用过的一盏油灯和一方砚台,作为无声的见证讲述着关键时刻的历史决断。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正式打响。起义后的第6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选举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年轻的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中央临时政治局分工之前,在征求毛泽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意见时,他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后,在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经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提议,最后决定由毛泽东、彭公达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全权负责改组湖南省委。

  到达湖南后,毛泽东积极开展农村调查、征询农民意见。8月,中共湖南省委结合中共中央意见,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暴动计划。9月初,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正式组成以各路军主要负责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同时决定公开打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帜,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3个团,初步拟定起义部队分三路向长沙攻击前进的方案:第一路(第2团)进攻萍乡与醴陵,向长沙取包围形势;第二路(第1团)从修水向平江进攻,并发动平江农民在全县暴动,夺取平江后再向长沙推进;第三路(第3团)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并发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逼近长沙。正如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所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时间部署,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和师部在驻地江西修水县城宣布起义。9月10日,驻扎在铜鼓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响应湖南省委号召,立即武装起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的卢德铭,从武汉回到起义军师部,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9月11日到15日,湘赣边界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3个团分别进攻平江、浏阳等均受到一定挫折,虽然长沙县及醴陵、平江、株洲、浏阳等地均有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配合起义军行动,但都没有形成预期的声势,长沙暴动延期。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转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第1、第3团及第2团余部会师浏阳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在总指挥卢德铭等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这也成为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

  工农革命军部队从文家市转兵以来,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革命军在江西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一路长途跋涉、战斗频繁,伤员人数不断增加,有一些人掉队。军中还有一些长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有的长官怕艰苦也离队自寻出路,还有少数士兵怕苦怕累便自行离队。再加之自然条件艰苦,军中疟疾流行,病员加多,有的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医治不及在途中牺牲。有的团、营已经出现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情况,根据开国上将陈世榘回忆,甚至每人可以背两三把枪。

  9月29日,工农革命军自莲花县进驻永新县三湾村,此时,全军已经不足千人。也正是在这个小村子里,在短短的几天里,毛泽东领导进行了影响深远的三湾改编。但进驻之初,由于当地群众不了解工农革命军,许多人纷纷躲进山里。毛泽东安排各单位立即分头上山喊话,向群众做宣传,他们这才陆续回村。当晚,毛泽东便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对部队进行改编的重要决定。

  改编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整顿组织。在改编过程中,采取自愿原则:愿意继续参加革命的就留下来,允许不愿留下的官兵离队,想走的则给开具证明、发给路费。不少消极悲观、逃避斗争的人都离开了部队,但队伍更加纯洁稳定。部队从1个师缩编为1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辖第1、第3营共6个连。另编特务连、卫生队和辎重队,编余干部单独编成1个军官队。改编后的全团虽然只剩700余人,长短枪700余支,机枪2挺,基层连队也得到充实,战斗力不减反增。

  改编的关键则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在部队各级建立共产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小组,营、团建立党委,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军。同时,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由党组织的书记任同级党代表,负责党务工作、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与军事长官共同管理和指挥部队。各级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健全,特别是连队党支部的建立,使部队中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同时,实行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在部队中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官兵在政治上平等。连以上各级建立由士兵代表组成的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并有监督军官之权。民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官兵同为阶级兄弟的新型关系,有效地巩固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9月30日,毛泽东在三湾枫树坪向全体指战员宣布部队改编的决定,并作动员讲话。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带了一军人。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他还勉励大家,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工农革命军在经过三湾改编后,士气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位连长10月份写给妻子的信中可见一斑:“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三湾改编后,党的组织领导能力大大增强,部队纪律严明,南下井冈,发动群众,联络农军,开展革命活动,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回望三湾村中,一方砚台,见证了重要文件的诞生,体现着伟大领袖的远见。一盏油灯,见证了关键会议的召开、深远决策的制定,它散发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案台,冲破了风雨如晦的年代,照亮了中国革命探索前进的道路,也激励后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继续前行。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供稿)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807/959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