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遇见一棵榕树

发布时间:2023-08-19 来源: 宁夏纪委监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午后遇见一棵榕树。蓝天下,它撑开巨伞,竟使它足下的土地漏不进一簇热辣的阳光,孩子们三三两两在树下的石桌上写字。风过,十几只黄蜻蜓结伴飞过,恍惚间像落叶飞旋,清凉又梦幻。

  在福建、广东和广西,几乎“有村就有榕,无榕不成村”。一棵榕树的树龄往往有上百年,“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榕树是无数人的乡愁。也许它成千上万片树叶,就是成千上万只眼睛和耳朵,在它的见证下,一块土地沧海桑田的故事似乎都有了来处。

  榕树见证过柳宗元的思乡失意:“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见证过苏轼的苦中作乐:“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忽此榕林中,跨空飞栱枅(栱枅为柱上横木)”;见证过张元干的惆怅忧虑:“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见证过陆游的踌躇满志:“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植根在诗词中的榕树沾染着唐风宋韵,枝枝叶叶都带着灵性。

  “榕树能容故得名”,无论岁月以怎样的形态流动,榕树始终是包容的。它亭亭如盖,下垂无数像胡须一样的气根,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让人们愿意亲近,绿荫之下,似乎烦心事就能隔在屏障之外。宋朝诗人刘克庄写道:“傍榾柮边名燠室,有榕树处当凉台。”榾柮是木疙瘩,长得不好看,只能用来烧火取暖,燠室就是温暖的居室。在榕树下,身体不燥热了,心便能慢慢明澈。从古至今,到榕树下乘凉、聊天、打发时间,仍是乡村中常见的一景。

  宋朝大儒朱熹十分重视植树。在任职同安(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主簿期间,朱熹常到大轮山览胜,并在梵天禅寺旁种下榕树。至今,仍有一棵须根满树的古榕郁郁葱葱,已有850多岁,当地人称之“宋榕”。

  不仅如此,朱熹巡察至东半县(今属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时,发现民众皮肤异样。观察后发现当地山岭两翼高中间低,呈漏斗状,西北风长驱直入,以致有“沙漠七里口,无风沙自走”的民谚流传。朱熹于是手植三棵榕树作为“挡风树”。榕树生长极快,很快就形成了高大的绿墙阻挡风沙。朱熹离任前往建阳时路过此地,百姓十分不舍,争相拉住他的车沿不让他离去,朱熹于是在道旁的巨石上书“扳辕”二字,以感谢百姓深情厚谊,后来人们将二字刻在了石上。古有成语“扳辕卧辙”,亦作“攀辕卧辙”,形容百姓不舍官员离任。百姓亦将朱熹手书的“同民安”做成匾额镌刻在三棵榕树下的石门上,寄托对他的怀念,官声如此,真正“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

  榕树之所以可以一树成林,在于它生命力极旺盛的气根。哪怕是腐朽的树体或是树凹,榕树接触后都能长根萌芽。气根之间相互缠绕“抱团生长”,形成更有力的根系,这或许就是榕树的长寿密码,也是它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无论如何,从书页中看榕树是抽象的,拥抱一棵榕树却是具体的,也是温暖的。个人的生命总有褪色之时,而古树却能替代我们给后世以温柔慰藉。在有限的生命里,与树成为君子之交,去感知去保护,才能永使绿意长存。(简凝)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yy/202308/t20230817_7624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