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要遏制“数论文”论英雄的冲动
眼下,一些高校、科研院所正在逐步破除唯量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北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论文固然好,但更看重的是研究内容的实际分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单位人才帽子和项目经费水平不与评职称和薪酬挂钩,评价人才要看其研究的“系统性”和“原创性”。(《中国青年报》9月11日)
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苦“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之弊久矣。近年来,相关部委启动多轮“减负专项行动”,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新标准,力求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将使更多拥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科研评价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细分领域纷呈,数论文、数项目、数奖项的办法固然简便易行,但如果考核评价过于僵化,就会迫使科研人员一味堆砌成果、疲于跑要项目、整天埋头“写本子”,最终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优化科研评价制度,要结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特点,既要看论文发表情况,也要看有无实质性的理论突破,是否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继而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
论文、学历、奖项等指标并非决然无用,它们确实反映着研究者的研究水平。以国际顶刊为例,能够被《自然》《科学》接收、刊登的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准,在同行评议中也享有较高评价。强调不唯论文,为的是遏制一些科研机构“数论文”论英雄的冲动。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既注重权威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更看重研究内容的实际分量,体现了理性、公允的评价态度。
改革并非易事,僵化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由来已久。只有建立新的体系、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激励办法,才能解放青年科技人才的精力,解决“科研时间碎片化”的问题。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减轻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要求保证青年科技人才“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学术活动”,“将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时间纳入单位考核”。
我们既要看到,眼下有的科研单位评价考核依然过频过繁,青年科研人员为应对绩效考核不得不“赶工期、凑绩点”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高校实行“非升即走”客观上逼着青年教师削尖脑袋发文章;有的青年科研人员卷入“逢项目必报”的过度竞争……也要看到,全社会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教育,形成了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的共识,改革的生动局面正在渐次形成。
期待科研单位坚定信心,以切实的关心关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科研,也期待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立足自身研究领域潜心钻研,多出原创性成果,以响当当的科技创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dgc/20230913/983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五组数据看“中国饭碗”之稳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