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治其身者慎其所习

发布时间:2023-10-13 来源: 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图为《礼记》刻本书影。 资料图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古人云:“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传统的官德强调一个“慎”字。所谓“慎”,就是小心、谨慎、慎重的意思。它要求一个人知敬畏、守道义,做到谨言慎行、严格自律。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慎既是一种自我的戒惧与自警,更是一种自觉的修养与境界,尤其要做到慎独、慎言、慎微、慎始、慎终。

  慎其独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道义,严格约束自己,做到诚实不欺、表里如一、洁身自好。

  慎独的根本在于须臾不离道。《礼记·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儒家认为,道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以背离,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小心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所作所为都不会背离道。儒家希望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始终保持慎独之心,时刻具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前人后一个样、明处暗处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个样,都要兢兢业业、规规矩矩地干好工作,始终保持认真工作的热情和状态。

  现实生活中,个别干部在私下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违反了纪律、触犯了法律,就是缺乏慎独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定力。党员干部务必时刻保持慎独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欺暗室。

  慎其言

  “慎言”是谨慎地说话、讲话,说真话、讲实话,说有益的话、做得到的话,不说做不到的话,特别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

  儒家提倡“慎言”,不是沉默不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说该说的话。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孔子教给我们说话待人的学问,要以一颗仁慈的爱心去与人交往、交谈,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

  孔子反对那种言而不实的花言巧语,以防“巧言乱德”。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花言巧语的人,往往面目伪善,很少有仁德。因此,孔子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主张“言忠信,行笃敬”,要求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厚道而又严肃认真,用实际行动说话。

  孔子告诫人们:“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意为古人不轻易许诺,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以此告诫为政者要慎重对待言语,否则,如果说的没有做到,就会失去民众的信赖。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喜欢以夸大其词、漫无边际、巧言乱德的话取悦听众,个别干部乐于搞假大空,结果不仅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还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应谨言慎行、少说多做,说真的、干实的,避免花言巧语、搞形式主义。

  慎其微

  “慎微”是指慎重对待事情的细微和细节。

  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资治通鉴》言:“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淮南子·人间训》言:“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积小善、去小恶的过程。《易传·系辞下》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小善、微善不积,就无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小恶、微恶不去,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那些小人就是认为做一些小的善事不能得到好处便不去做,认为做一些小的坏事无伤大体便不愿改掉,所以恶习多了就无法掩盖,罪恶大了就无法挽救。

  汉代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的风险一直存在,贪腐之路,往往是从拿份礼品、收点烟酒、接受宴请等点滴开始,慢慢地在权、钱、色、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如果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出问题。党员干部应该慎小事、拘小节,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

  慎其始

  “慎始”是指谨慎对待做人做事的初始、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三脚难踢”,这就是在告诉人们开始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出发点和动机,慎重地对待第一次,把住第一道关,才能做到“源清则流清”。

  《礼记·经解》言:“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开始不慎重对待、做不好,一出现偏差,往往会一错再错,最终就会酿成恶果。所以,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之初,筑牢思想上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和思想动机,坚决及时予以制止,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把好第一次、第一关,这样便能守住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古人非常重视慎始,认为慎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汉代贾谊说:“君子慎始。”北宋苏洵《上文丞相书》讲:“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开始事关大局,必须谨慎对待。

  个别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很多都是因为不能做到慎始,心存侥幸,一旦越过雷池便积重难返,教训十分深刻。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慎重地对待人生的每一个开始,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扎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个第一步,万不可心存侥幸。

  慎其终

  所谓慎终,就是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终结,使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做到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汉代刘向说:“慎终如始,常以为戒。”这是在强调对待结果要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不可鲁莽、草率。

  古人很注意慎终,往往像认真对待开始一样认真对待事情的终结,以期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言:“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对待事情的终结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才不会出现失败。

  善始不易,慎终更难。古人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良好开端的人很多,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的人,却没有那么多。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这段路相对平阔一些,游人爬山累了,喜欢在此歇脚。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而是选择继续前行。他们知道停留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

  一些党员干部,起初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诚实本分做人,可随着资历的增长、职位的提高,面对利益的诱惑,日渐麻痹,丧失了自我约束力,原因就是没有做到慎终如始。做事情做到结束的阶段,仍然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小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310/t20231013_827509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孔望山下忆先贤

下一篇:巾帼有硬骨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