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养奋:岭南布衣,宫廷巧语劝廉
养奋,字叔高,东汉郁林人(今玉林)。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养奋博通典籍,深明经典中蕴涵的微言大义,乡人都很敬重他。
东汉末年,朝政更迭频繁,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也一个接一个。面对这些困境,各位皇上都无计可施,唯有求助于直言极谏之士,希望他们能指出一条去凶趋吉之道。
汉和帝永元六年, 天道无常,阴阳不合,水旱成灾。三月下诏,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首相等,集思广益,推举天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公车上书,皇帝临朝策问,补选郎吏。养奋以一介布衣,以孝子之名被举荐为贤良方正,系岭南第一人。
汉和帝刘肇永元十二年六月 ,河南颍川发生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严重损失。汉和帝忧心忡忡,便召见养奋,讨问应对之策。下面是君臣的一问一答。
汉和帝:阴阳不合,要么水灾,要么旱灾?”
养奋:天有阴阳,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就应施予恩惠,政令宽厚仁爱;秋冬就要刚猛,施行威严刑罚。赏罚杀生,各有其相应的时令,对应了,就会阴阳调和,四季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却不是这样,官吏们多不按照四季时令去行事,做事行政多违背天时节气;上官不体恤下情,下属不忠于上司;百姓的艰难困苦,没有人去抚恤,造成民怨沸腾,所以阴阳不合,风雨不按时令,灾害发生基于同样的道理,水多成灾,小人当道,假公济私,谗言媚上。大雨泛滥,五谷不生,而赋税不减免,老百姓困苦虚竭,家家户户,愁苦不堪。”
汉桓帝刘志延熹元年五月,京都地区发生蝗灾。桓帝策问何故,养奋认为,这是奸佞小人贪污腐化所致。
汉献帝刘协初平四年六月,天气寒冷,刮着大风,犹如冬天。当时,献帝在长安、陕西、河南之间流迁,做了七年的流浪皇帝”,帝位也庶几旁落。献帝向养奋问计,养奋回答说:按时令,现在本该是温暖的季节,却出现寒冷的天气,这应是刑罚罪行过于惨烈的缘故。”
养奋身为博古通今的贤良方正”,敢于担当,直言不讳,指出天灾大多来自人祸,诸如:为官者不能体恤民情,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贪官污吏们一心谄上欺下,中饱私囊,引得天怒人怨,水灾、旱灾、蝗灾、六月寒冬等违反天常的事频繁发生,正是苛政严刑、贪官横行带来的恶果。
对于养奋这样的说法,在生产力大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在东汉乃至整个古代,这种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长期盘踞人们的头脑。这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便牵强附会地将它们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人间吉瑞凶杀和自然现象一一对应。君主残暴昏庸,贪官肆虐,奸佞当道,就会出现灾害性天气,即所谓的遭天谴。
东汉末,天人感应的思想十分盛行,影响所及,上至君王臣僚,下到黎民百姓。养奋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思想观念, 希望自己的直谏能够促使皇帝警醒,顺应时势,采取有力措施,澄清吏治,以民为本,为民谋福祉。正如孟子所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逆天行道,天理难容,必遭报应。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东汉最终逃脱不了改朝换代的宿命。
养奋出身岭南遐荒,从一介边陲布衣,成为一代名儒,已属不易;单身入朝,巧舌应对皇帝策问,谏君王施仁政,诫百官行廉政,愈益可贵。因此之故,后人写诗称赞他:养奋通权能巧谏”。
据欧大任《百越先贤志》卷二记载,汉献帝初平四年八月,朝廷为养奋在郁林立了一块石碑,名为养奋碑”。养奋名实相符,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为人方正、为官清廉的丰碑。(玉林市玉州区纪委监委整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