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之称。“七十列传”主要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贤臣良将的传记,其中有一篇《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主要讲了公孙弘(平津侯)与主父偃两位西汉名臣施政为民的理念和经历,“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就出自该篇。这句话通俗易懂:治理国家之道,首先要使百姓富裕起来。
我们随便梳理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富民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在其中的重要经脉之一。近期一档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就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让它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并且让《尚书》再一次走入我们的视野。
《尚书》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一部政治文献,记载了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其中,就有着鲜明的富民思想,主张社会稳定、发展生产,让人们安居乐业。
《尚书》中有一段舜对掌管地方的十二名官员谆谆叮嘱的话:“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其主旨大意就是:衣食才是黎民生存的根本大事,你们务必要放在心上。这段话表达着舜对百姓衣食生活的关切。因为对于上古时代的初民而言,能够解决衣食温饱,已经是莫大的生活目标了。所以,舜任命弃担任专司农业生产的官员,“播时百谷”以解黎民之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思想上争鸣不已,但是在对待富民的态度上则是一致的。
尤其是儒家,将富民思想不断完善,发展成安邦治国的道理。比如孔子提出“足食”“富而后教”,主张百姓的富足是实施礼乐教化的前提,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提出了一系列富民措施,这样才能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其他诸家,如法家的《管子》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道家虽然有着无为的特征,但是老子的《道德经》中明确提出“我无事而民自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秦汉开始,国家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富民思想可以说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西汉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倡导“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司马迁主张顺应百姓求富的愿望,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明确提出:“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此后的魏晋隋唐至明清,传统中国的社会模式和样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中华文明也越来越博大精深,尽管封建社会中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但是国富民强的主体发展脉络,未有丝毫动摇。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中。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份祖祖辈辈几千年的历史宏愿彻底成为现实。
铁一般的事实雄辩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刘同华)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ljwh/202309/t20230907_87933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