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警示案例 > 正文

打着“无息”幌子 非法放贷超千万元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来源| 上海法治报

  

  

  《上海法治报》2023年12月1日

  第03版:法治综合

  

  通过借贷平台打电子借条

  能够为借贷双方约定好

  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

  以减少借款后续的纠纷

  这已经成了许多人

  保障自身权益的一种选择

  

  然而,如果借贷平台上的某个账户呈现借款周期短、频次高、针对同一借款人反复展期的特点,且借条上约定“低息”甚至“无息”借款,这个账户还正常吗?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朱奇佳认为,这类账户背后隐藏的很可能是“职业放贷人”。此前,她刚刚办理了一起涉及此类问题的非法放贷案件。

  

  


  

  

  

  职业放贷人的套路

  

  2021年3月,夏某和胡某合资成立了一家工作室,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做起了“放贷生意”。该犯罪团伙打着“无息”的幌子,实际靠“砍头息”盈利。什么是“砍头息”?承办检察官朱奇佳介绍:“比如客户与放贷人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签订借条,约定借款本金10000元,但客户实际到手金额只有7000元,借款一周到期后要归还10000元,其中的周‘砍头息’利率达30%。”

  

  基于借款周期只有一周,很多客户在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而选择办理展期,即先取消原来的金额,衔接到期日期再签一份新的借条。由于借款周期短,加之高利率的砍头息,该犯罪团伙获利很快。经审计,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犯罪嫌疑人夏某、胡某非法放贷金额累计1100余万元,放贷人数1500余人。

  浦东新区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夏某等7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放贷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触犯了刑法。今年8月,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犯罪嫌疑人夏某等7人提起公诉。

  

  

  

  

  大数据模型揪出更多异常账户

  

  通过审查多起此类非法经营案件,检察官注意到,在借贷过程中充当中介角色的借贷平台主要涉及两类用户,一是借贷双方互为熟人的普通用户,二是职业放贷人。按照常理,熟人之间借款一般不会高频交易,而且借款周期相对不固定,如果借款金额不大,签借条的情况较少。然而,该借贷平台上的一些账户发生的借款却呈现“高频交易、金额不大、约定无息、反复展期、借款周期均仅一周”的特点,多个相互矛盾的要素同时出现则显示出了此类账户的怪异之处。

  

  此时,检察官开始思考:“这样的账户在借贷平台上到底还有多少呢?在平台的海量账户中,如何快速挖掘出隐藏其中的异常账户?”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专门研发了“利用网络平台非法放贷大数据模型”来破解这一问题。

  今年7月,浦东新区检察院与借贷平台所属A公司进行沟通研判,双方就非法放贷打击必要性及大数据模型可行性达成共识。截至目前,根据浦东新区检察院建立的大数据模型,A公司从后台数据库筛查具备“短期高频放贷、单笔金额不大、以周为单位反复展期、约定无息贷款”特征的可疑账户,发现一个涉案6人的非法经营高利贷团伙。经查证,浦东新区检察院已督促公安机关立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RIQqTI75mJJzqOZKSANKg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