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让各类人才源源不断汇聚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24 来源: 青海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人才是强国之基、发展之要,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2023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决策部署,践行省委人才工作具体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持续完善人才机制体系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发展效能,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一年来,我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扣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谋布局、优政策、建平台、强服务,大力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

  2023年3月31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陈刚结合省情实际,提出我省人才工作“路径上要突出好用管用、思路上要体现青海特色、政策上要不断加强创新、组织上要提高保障水平”的鲜明工作思路,为打造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描绘了宏伟蓝图。

  政治思想引领持续深化。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专家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承办中组部青年英才研修班,70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参加研修。成功举办2023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6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中物院、“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各方面200余名青年英才参会,持续教育引导广大专家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

  党管人才责任全面落实。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组织开展年度党组(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28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8家人才密集单位党组(党委)书记集中向领导小组述职,逐一点评、挨个打分,对综合评价等次为“一般”和“差”的,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真正使人才工作成为“硬杠杠”。制定印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才发展路径更加明晰。为更好把握人才工作脉络、规律、特点,通过人才工作重要性、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工作着力点、基本思想、人才布局等16个方面,详细分层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达1.6万字,为做好全省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6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省级层面出台的有关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汇编形成119条重点人才政策清单,为推进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夯实了基础。

  人才政策“红利”叠加凸显。坚持以顶层谋划为引擎,做好新时代青海人才工作,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赢得主动和先机。制定印发“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建设、加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与建设产业“四地”急需紧缺人才引育工作等7项重点任务,部署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青海学者”“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等9个专项,持续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细化分解规范人才流动秩序等4方面具体举措,不断加强政策引导,防止人才无序流动和恶性竞争。加强统筹谋划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2023年,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突出“急需紧缺”导向,绘制“引才路径”蓝图,加快引进、培养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急需紧缺人才,为现代化新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举办第四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成功签约项目507个,直接或柔性引进人才1230名。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引进培养各类人才800余名、团队60余个。持续做好校园引才工作,先后两次组织230家单位“组团式”赴省外招才引智,举办10场青海专场招聘会,对接洽谈11786人,现场签订协议1013人,直接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678人。

  聚焦特色,精准育才。持续推进青海大学“两平台一学院两中心”建设,加大锂电新材料制备、镁基储氢能源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等盐湖科学前瞻性基础研究。组织实施“青海盐湖新型镁基材料及前端制造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业、科研、人才集群集聚成效明显,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0余项,培养盐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318人。大力实施“青海省领军企业家五年培育计划”“民营企业骨干人才培育工程”等人才项目,与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定点培训合作机制,强化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省内外交流培训。

  协同培养,扩容增量。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省属高校19个项目成功获批立项,涵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不同类别。采取“企业+培训、培训机构+企业”等多种形式,对6275名脱贫劳动力开展家政服务、青绣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就业率达66%,打造了“青海拉面”“青绣”“黄南热贡艺术”等劳务品牌,培育了一大批乡村工匠。其中,青海拉面经济带动近20万农牧民就业,入选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依托组团帮扶点燃人才强青“新引擎”

  发挥人才优势,做优智力援青。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实施对口援青、博士服务团等中央人才支援项目,依托援青资源,紧扣发展所需,不断探索路径、强化举措、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援青人才优势,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组团帮扶成效显著。积极争取中央组织部、国家卫健委和援青省市支持,14家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中央补助标准从400万元增加至800万元,6省市援青指挥部投入2.9亿元用于“组团式”援青工作,为高水平推进“组团式”援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牢牢把握涉藏6州人民医院纳入中央“组团式”支援范围的历史机遇,协调确定东部6省市55家医院与6州人民医院30个科室结对支援关系,其中20家医院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医院,17家医院相关专业排名全国前五,推动14家重点帮扶县医院提前两年实现“二乙清零目标”,果洛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医院,4个三乙等级的州人民医院全部晋升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C+行列,9所“组团式”受扶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到38%,126个“小组团”项目带动一批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

  数据援青力度持续加大。围绕“数据援青”、能源电子等一批工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加强与头部高效、国产芯片应用重点实验室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采取加强项目对接、培育本土企业、组建发展联盟等措施,深化能源电子领域产教融合,统筹建立“数据援青”项目库,梳理谋划“数据援青”重点项目57项,已签约项目21项,其中,无锡超算青海大学分中心项目引进人才12人(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博士6人,硕士6人;自主培养博士8人);重庆亿众“数据援青”项目聚焦计算机科学、热动力学等关键领域,引进人才6人(高级职称3人,硕士3人)。

  援青干部资源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援青干部人才的专业优势和后方资源优势,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不断拓宽援青渠道。持续深入开展“我为青海代言”主题实践活动,督促指导全体援青干部人才多措并举吸引各方力量关注青海、支持青海、建设青海。指导制定产业援青、市场援青、科技援青等22个援青平台工作方案,落实一批中央单位援青干部人才“小组团”专项攻关项目。引导各援青团队和中央单位(企业)援青干部人才发挥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作用,筹划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才活动。优化服务保障打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始终坚持人才需求导向,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努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着力培厚“近悦远来”人才沃土,让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优秀人才在青海安身、安心、安业。

  建言资政,吸纳人才。一年来,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探索凝聚人才路径,突出工作实际成效,不断加强人才政治吸纳,坚持深入推进专家学者建言资政制度,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碳中和碳达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分领域分专题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言献策。

  畅通渠道,凝聚人才。高质量完成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新增副理事长单位1家,会员500余名。组织开展了“专家人才州县行、企业行、高校行”“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17场活动。教育引导会员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依托“三江学堂”App,刊发理论学习文章、学习心得等540余篇。改版升级并印发《新青海人才》3期、《专家视角》5期。3篇《专家视角》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保障,关爱人才。认真落实分层分类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扎实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及时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28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50名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全力支持青海理工大学筹建,统筹调剂22套周转住房保障教育部“银龄计划”教师;组织50名优秀专家携家属赴省外休养。用实际行动来彰显省委省政府爱才敬才的鲜明态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青海、建设青海、扎根青海。

  营造氛围,激励人才。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单位引才育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工作成效明显。组织开展了第三批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表彰活动,对人才工作意识强烈、人才引培成效显著、人才工作氛围良好、人才作用发挥突出的海东市委组织部等4家单位入选。在省垣主要媒体开设“青海人才风采录”专栏,大力宣传我省人才政策、人才工程和人才先进典型,有效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力营造敬才尊才、爱才拥才的良好氛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青海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才汇才、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悦远来的生态惜才爱才。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青海将以更加诚挚的热情邀请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来青藏高原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施展人生抱负、书写精彩华章。


原文链接:http://www.qhsdj.gov.cn/html/rcgz/20240315/304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