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百年信物 | 从糖丸到新冠疫苗 人民至上筑牢生命防线

发布时间:2021-06-24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图为用来加工制造预防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包衣机。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流行开来,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接种疫苗。然而疫苗应用面对运输、保存等诸多难题,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是一口“锅”。这就是用来加工制造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疫苗的设备——包衣机。虽然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牢牢坚守人民至上的见证。

  当时,脊髓灰质炎最先在江苏南通暴发,半年时间里,1680人感染,446人不幸死亡,得病的儿童大多肌肉僵硬,肢体畸形。疫情很快扩散到许多大中城市,一时间人人闻之色变。经当时的国务院卫生部确认,流行的疾病名叫脊髓灰质炎,民间俗称小儿麻痹症。据不完全统计,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期间,我国每年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高达1万到4万多人。

  抗疫防疫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底线。为了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59年,卫生部召集中国医科院及北京、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组成协作组,由顾方舟任组长,耗时3个月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但是生产出的疫苗是一种口服液体疫苗,而且液体疫苗需要低温保存,当时运输条件落后,要覆盖全国,运往偏远山区,怎么储藏,怎么运输,就成了问题。

  最大限度、最大范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立场。为了提高疫苗的适用性,让免疫成效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顾方舟为首的科学家们开展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他们想到一个方法,在疫苗中加入奶粉、奶油、葡萄糖等材料作辅剂,通过机器旋转、摇动,把液体疫苗滚成糖丸,圆圆甜甜的,既方便保存和运输,又容易被孩子接受。而加工糖丸的是一款造型独特的机器,它看上去像锅,行业内俗称“包衣机”,或者叫“糖衣机”。几十年里,许许多多的糖丸,就是在这一口口锅里翻滚成型,沿着一条条道路,送到千百个防疫站,送进亿万个孩子嘴里。

  疫情有所终,抗疫无止境。如今,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中国医学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关研制疫苗。为了让疫苗能更方便的应用于全体人民,在研发之初,中国疫苗就将解决大规模接种可能遇到的难题作为科研目标。以人民至上为出发点进行的技术路线选择和科研创新,使得中国新冠疫苗可以在2至8摄氏度之间储存和运输,现有疫苗冷链系统、甚至家用冰箱都能满足要求。这大幅缩减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成本,让不具备大批量超低温储存和运输能力的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疫苗。

  一切为了人民,让疫苗等公共卫生产品更加普惠群众,就要紧紧围绕人民需求进行科研创新。这是自中国与脊髓灰质炎作战以来的经验总结,也是“糖丸爷爷”顾方舟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传承。(王斯英)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