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生“老大难”蹚出治理“新路子”
破解民生“老大难”蹚出治理“新路子”
——“每月一题”系列报道之三
胜古北里10号楼加装的电梯投入使用,老住户们得以享受便捷上下楼方式。 记者 武亦彬摄
“每月一题”在推动重点难点民生诉求解决的同时,也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探索新机制。
首接责任制,12个方面、27个高频问题有明确的牵头单位,聚合各方力量破解难题。
无错优先,群众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决不让无过错的老百姓吃亏。
靶向监督,倒查为群众办实事中存在的作风问题,优化“每月一题”的闭环机制,完善治理水平。
一系列鲜活的经验在“每月一题”中涌现,为创新超大城市治理路径做出了有益探索。
首接负责突破“责任盲区”
过去两年,以12345这条小小热线为杠杆,北京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新路径,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打造了人民至上的“北京样板”。
随着“接诉即办”改革进入深水期,也面临不少现实挑战,其中之一是“七有”“五性”民生难题解决率有待提升。许多棘手的民生难题,因为涉及权属交叉,基层想管管不了,职能部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每月一题”带动了办事机制的改变。“为群众解难题,单靠街镇社区使劲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前,基层政府铆足劲拉着相关部门和自己劲往一处使。现在,12个方面各有一个主责单位,54个单位配合解决27个具体问题。首接负责制倒逼相关委办局主动承担责任。”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直言。
首接负责,意味着主责单位和配合单位不能再“踢皮球”,涉及多个责任主体的诉求,首接单位牵头协调,一管到底,再也没有“别人家的事儿”。
比如老旧小区改造,由住建部门承担首接责任,各区政府、消防部门等作为成员单位,明确各方职责,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上下楼不方便,是城市副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反映突出的问题。老楼加装电梯,除了资金到位、住户签字同意,进入施工阶段,还涉及电力、燃气、城管、消防等多部门,需跨过一道道协调关。
玉带河西街小区30号院要加装电梯,外置燃气管线移挪是开工的前提条件。打地基时,楼门前挖出三米深的基坑,露出了预埋污水管线,“污水管有明显的阻塞和老化,都挖开了还能坐视不管吗?”
但这些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配合。为此,区住建委牵头,先后与燃气、自来水、热力等部门坐到一起,研究政策,最终运用加梯补助费用,移挪、更新相关管线,打通“堵点”。
在“每月一题”解难题过程中,虽然都是来自不同部门,存在不同分工,但面对居民时,就是一个团体,不再存在“责任盲区”。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预付费退费难问题,今年2月起,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商务局、区教委、区文旅局、区体育局、区房管局、区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重点企业联合约谈机制,对诉求量长期居高、解决率不尽人意的72家企业,各部门按行业主管分别约谈,摸清经营情况,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无错优先把群众利益摆第一
海淀区花园新区1号楼的276户居民多是原清河毛纺厂的老职工,跟着厂里的老住房搬迁后就地安置。可上楼12年了,因为规划没落实,居民至今都没有拿到房产证。
为解决房产“办证难”问题,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确定了“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的改革原则——把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的责任分开,优先为无过错的合法购房人办理房产证;针对开发企业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从源头上避免新问题。花园新区项目其实在2004年已经立项,属于原址回迁,但在后续搬迁腾退过程中,老楼的部分居民不愿搬出,公共服务配套没有开工建设,项目达不到规划验收条件。
如何尽快为群众办好实事?前不久,市规自委会同相关单位形成了“一揽子”工作方案,在没有完成搬迁腾退情况下进行容缺办理,为已入住的回迁户尽快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无错优先,为房产证难办问题提供了整体思路。本市还明确了“谁违法、谁担责”的原则,无错优先的同时,依法追责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及不当牟利行为。
今年以来,在市区两级合力推动下,坚持无错优先原则,已为5.1万余户居民解决了不动产登记难题。按计划,年内还将解决10万套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
靶向监督完善治理水平
“每月一题”还催生了一套问责监督机制,通过靶向监督对群众诉求办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严肃执纪问责。这也是机制上的一次创新尝试。
5月份,通州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干部来到中仓街道西营前街小区,随机走访社区居民,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对相关部门履职开展监督检查。
老旧小区改造是全市“接诉即办”监督清单列出的重要内容。“我们梳理了中仓街道近三年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的社区,对已改造或正在改造项目,‘四不两直’现场检查和入户走访。”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陈维介绍。
老旧小区改造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施工进度及质量情况、群众满意情况,被列入监督的三类内容,据此倒查背后的作风问题,从而督促职能部门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题导向,靶向监督。监督,根本目的在于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监督的“放大镜”聚焦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诉求上,通过工单核查、实地调研、大数据比对,找准“房产证难办”、校外培训乱象以及停车、环境、物业等群众痛点难点及其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无疑将优化“每月一题”的闭环机制,完善治理水平。
首接责任制、无错优先、靶向监督,“每月一题”牵动的这些机制创新,使群众利益得到最大保护,也推动城市治理“向前一步”,让大城精治的为民底色更加鲜明。(记者 任珊)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