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万垓实心为民
明朝福宁(今福建宁德)曾有这样一位知州,他为当地百姓喜爱、尊敬,百姓在其离任时立碑建亭纪念,二十余年间碑亭两遭火毁又两次复建,传为美谈。这位知州名叫陆万垓。
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出身的陆万垓任福宁知州,在任四年。陆万垓离任之际,百姓推举地方名士撰写了《陆万垓去思碑记》,并刻石纪念。十余年后,因为一场火灾,碑石遭焚毁。当地父老请命:“我之不能忘陆大夫,犹陆大夫之不能忘我也。大夫故有碑,尤宜有祠。建祠复碑,众之愿也!”于是,时任知州史起钦顺应民意,组织众人建祠复碑,并撰《陆万垓长溪留泽祠记》以为纪念。
时光就这样又过去了六年,一场大火肆虐福宁城,陆公亭和石碑都被毁了。人们惋惜地说:“陆公之惠我深,我子孙世被其泽,今亭碑俱毁,不及身新之,无以慰吾心、示来世。宁无居,不可使斯亭后吾庐复也。”遭遇一场大火后,百姓宁可暂时没有居所,也要先修复碑亭,如此才能安心。于是,亭碑复建如初。曾任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的乡贤游朴受邀撰写了《重立知州陆万垓碑记》。
世人总说“人走茶凉”,但福宁百姓对陆万垓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感念。二毁二建的动人故事,不禁让人追问,这位知州为何能让人念念不忘?
碑记称赞陆万垓“实心为民”,此言非虚。福宁多为盐碱地,土壤贫瘠,好在因为濒临海洋,有煮盐之利。许多人依靠煮盐过活,一些贫苦百姓用煎盐的卤水换粥果腹。盐商由于利益受损,便与巡吏勾结,每每捕到私下交易的百姓就予以毒打。
在古代中国,盐是专卖物资,明朝制定了严密的措施来组织盐的产运销。陆万垓认为“法严于行盐之地,而盐之所产法不禁也;法严于舟车之载,而负戴之夫法不禁也”。所谓“行盐之地”是指本身不产盐,需要依靠盐商从产盐之地运盐来此销售的地方,明朝律法禁止私自运盐到行盐之地销售,某一产盐区所产之盐,只能到指定的行盐地方销售,运到规定之外的地方销售,也为律法禁止,但在产盐的地方,一般的交易行为并不禁止。福宁那些贫苦百姓的行为,就如在市场上买卖蔬菜、瓜果一样,并不需要特别关注,更不应为难他们、责罚他们。百姓闻此,“欢呼遍于四境”,都认为他深知百姓疾苦,能为百姓分忧。
陆万垓不仅察民情、解民忧,还精通兵法谋略。明隆庆年间,福宁受到倭寇侵扰,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倭寇能屡屡得逞,一个原因是用来对付他们的力量不够,陆万垓提议暂时签发弓兵、解户(解送钱粮之户)等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陆万垓“创楼船以战,创敌台以守”,因为州城城墙单薄,他提前下令加高加厚,致使数万倭寇攻城数月,城墙仍屹立不倒、坚不可摧,保得一方平安。在战事结束后,有些人提议继续增建防御设施,陆万垓表示此前修城,民力已经耗尽了,所幸守住了城池,才没有辜负百姓的辛劳,但若继续下去,便会过度役使民力,应当先让百姓休养生息。
倭乱逐渐平息后,陆万垓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兴办教育和移风易俗上来。他组织重修文庙,在工作之余,“集诸士亲课督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本地人才开始成长,社会崇文重教的风气也更浓厚了。
陆万垓在福宁任职四年间,吏员们虽畏惧他的严格,但都十分敬佩他,百姓更是称赞他的善政。大浪淘沙,风云变幻,昔日的碑亭已不复存在,好在地方志等文献中,还保留了上述几篇文章,让我们得以知道这样一位令百姓“思之思之,中心如结”的官员。(宁德市蕉城区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4-05-28/15462107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光影丨青山古寨,邂逅一隅清欢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