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观点 > 正文

“75年·75人”|燃情岁月

发布时间:2024-06-15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开栏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砥砺奋斗,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中国式现代化壮丽诗篇。地处西南腹地的重庆,紧跟新中国成长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巴渝大地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喜人气象。

  75年波澜壮阔,有些事,改写历史;有些人,见证沧桑。这些事,我们要铭记;这些人,我们要追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组织开展“75年·75人”主题采访活动,按照“每年一事、每事一人”原则,以个体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奋斗故事为切入点,追述重庆历史、讲述重庆故事、展现重庆成就、彰显重庆精神,进一步激励巴渝儿女爱党爱国、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七一网、七一客户端推出《75年·75人》专题,《当代党员》在“人物故事”栏目精选部分报道。

  

  事件

  1956年6月1日,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诊。这是重庆历史上首家儿童医院,结束了重庆无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

  人物

  郑惠连,女,98岁,儿保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筹建人之一、原儿保科主任,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开拓者,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今年98岁的郑惠连有一个习惯,站在自家阳台上凭栏远眺那个承载着自己奋斗记忆的地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古朴庄重的红色主建筑,连同几棵黄葛树,在5月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楼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院区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郑惠连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筹建人之一、原儿保科主任,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开拓者。

  “1956年2月,我从上海来到重庆,参与筹建重庆首家儿科医院。”谈及那段距今已68年的建院历史,老人记忆犹新。

  在郑惠连的讲述中,上个世纪那段热血沸腾、艰苦卓绝的西迁岁月,跨越时空,向我们奔涌而来。

  告别黄浦江 拓荒大西南

  1955年,根据党中央指示,高等教育部党组决定将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至重庆,筹建重庆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1956年2月,已是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的郑惠连接受上级委派,来到重庆参与筹建儿科医院。

  那一年,郑惠连29岁,刚结婚,没有孩子,爱人还在读大学,父母由弟弟和嫂嫂照顾,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她既是医疗秘书,又是主治医师,既熟悉管理,又了解业务。

  “党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支援西部,我义不容辞。”郑惠连说。

  1956年2月14日,正月初三,阖家欢乐的新春氛围还弥漫在空气中,郑惠连已登上飞机,与时任上医总务长的刘海旺一道,从黄浦江畔来到嘉陵江畔。

  远赴他乡经历练,一腔热血映苍穹。

  “那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飞机很小,人跟货物都挤在一起。”对于郑惠连而言,到重庆建设一所儿科医院,既充满未知又饱含期待。但当她真正抵达重庆后,才发现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艰难。

  彼时的重庆,有楼房,但更多的是农田;有马路,但尘土飞扬……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山城重庆,站在陌生的街头,郑惠连的心中五味杂陈。

  不过,郑惠连并未萌生退意,一落脚,她就充当起“总规划师”的角色。

  儿科医院的建院地址,是位于枇杷山下缓坡地带的原重庆市政府办公大楼。“虽然只有几栋空空的老房子,稍显荒凉,但占地面积大,发展前景广阔。”郑惠连乐观地认为。

  选址既定,建设当顺势而为。一张白纸好作画,郑惠连干劲十足,决心要在这张“白纸”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

  “从零开始筹建一所医院,面临的困难是你们今天想象不到的。”采访过程中,郑惠连忍不住感叹,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1956年是她最为难忘、成长最快的一年。

  为更好地推动医院建设,上海和重庆两地共同组建了一个筹备组。

  郑惠连是组内唯一的儿科主治医师。这意味着,许多涉及儿科医院的建设工作都需要她来统筹,包括将政府办公大楼改建成符合医疗标准的儿科医院。

  按计划,儿科医院定于1956年6月1日开诊,留给郑惠连和同事们的筹备时间仅剩不到4个月。对于初来乍到的她而言,困难如狂风呼啸席卷旷野,无处不在、避无可避。

  “首先是沟通困难,我听不懂重庆话,跟当地人说普通话也很难交流。再者,上海平地多,基本不用爬坡,但在重庆经常需要爬坡上坎,从医院到观音岩有200多级台阶,我经常走到脚上磨起血泡,有时只能脱下鞋子,光脚爬楼梯。”记忆的闸门一打开,老人的语速变得飞快,“但我既不能打退堂鼓也不能哭,只能扛!”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再难再苦再累也抵挡不过坚定的信念和如火般的热情。

  为充分利用时间,郑惠连搬进了办公大楼的一间空置房内,每天睁开眼,洗漱完毕后,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儿科医院缺少建设标准,她就遍访重庆范围内开设儿科的医院,收集相关资料,夜以继日地整理、思考,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为确保医院如期开诊,大到门诊设计、改造病房、添置设备,小到印刷医生所需的处方签、化验单、检查单,护士所需的体温单、医嘱单,所有细碎且繁杂的工作,她都坚持亲力亲为……

  就这样,各项事务得以稳步推进。

  忙碌之余,郑惠连也有自己的放松方式。“那时每逢周末,办公大楼的小礼堂就会举办舞会。我从小就喜欢跳舞,空闲时便去跳跳舞。”对于郑惠连而言,这是她在繁忙工作中寻到的片刻休憩与自由。

  1956年5月,郑惠连返回上海汇报儿科医院筹建情况。随后,她与新一批支援西部的30余名医生、护士、化验员及后勤人员来到重庆,全面开展建院工作。

  这一次,他们乘坐轮船,跋涉1700多公里水路,经过7天7夜才抵达重庆。

  扎根西南 行医一生

  1956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的一道缓坡之上,重庆首家儿科医院——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开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建院初期的住院部。图/受访者

  郑惠连还记得,医院的开诊仪式隆重且热烈。看着涌动的人群,她难掩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我个人心愿的达成,更是整个团队的胜利”。

  作为专科医院,儿科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

  “病种繁多、病情各异,急诊多、危重病人多。”郑惠连坦言,建院初期,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儿科医院仅能处理呼吸道、消化道等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遗传病、癌症等复杂病症,往往力不从心,“当时我才毕业五六年,就要独当一面,压力很大。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是我的初心,不能违背。因此,我只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建院以来,郑惠连勤耕不辍,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主管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和血液科。

  1978年,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儿童保健学,成为郑惠连新的研究课题。她开始专业转向,牵头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的发展,率先在全国探索编辑儿童保健学相关教材、抓紧培养教学人才、构建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铿锵誓言。

  “我本来可以回到上海的,但这家医院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舍不得离开,还申请把爱人也调到了重庆。”讲到这里,郑惠连有些动容,“重庆有我牵挂的儿科事业,有好多孩子和家长都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从1956年开始,郑惠连一直扎根山城,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耄耋之年仍坚持到医院坐诊,为西南地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儿科医院从当年只有30张床位的小医院,发展为如今拥有两个院区,教职员工近4000名、编制床位2480张、临床和医技科室42个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每次出门、回家,郑惠连都要经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渝中院区。看着日益发展壮大的医院,她的心中满是欣慰。

  其实,不仅仅是郑惠连,1955年4月至1960年7月,上医共向重医调派教师、医师等各类人才400多名。他们一直扎根重庆,分布在重医及其附属儿童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把最美的岁月留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西迁前辈、国家一级教授、著名传染病学家钱惪曾说:“当初,我们是为了支援大西南的建设而来。而今,可以说我们经受了锻炼,付出了辛苦,也看到了成果——学校、医院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辛劳在内,这几十年没有白过。”

  郑惠连觉得,这也是对自己这60多年扎根西南、行医一生最好的总结。

  “听党召唤,以国为先,告别黄浦江,拓荒大西南,你把最美的岁月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2021年1月,郑惠连荣获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数读

  据《重庆市卫生健康2023主要统计数据》,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有3191.43万人,出生率5.58‰;人均期望寿命79.39岁,婴儿死亡率为2.01‰,孕产妇死亡率6.84/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22‰;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增至23389家,卫生人员有33.47 万人。这些主要指标证明重庆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266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