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观点 > 正文

【《党员文摘》、七一客户端报道】她们不是党员,却守望了建党伟业

发布时间:2024-06-29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1920年,葛健豪(第一排左二)和女儿蔡畅(第二排右一)在法国

  有一些杰出的女性,虽然没有入党,却在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建党前后,有三位非凡的女性守望了建党伟业,她们是:葛健豪、高君曼、王会悟。

  培养了四位中央委员的葛健豪

  1919年12月25日,上海杨树浦黄浦码头,汽笛长鸣,法国邮船公司的“盎特莱蓬”号缓缓离岸。

  船上的几个年轻人,后来都名垂青史,他们是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蔡和森、蔡畅兄妹,向警予、熊雄等,他们当时的身份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

  在这批年轻的留法学子中,有一个并不年轻的人:葛健豪,时年54岁。她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半年后,向警予成为她的儿媳,三年后,李富春成为她的女婿。她因此被誉为培养了四位中央委员的“革命母亲”。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8月17日生于湖南湘乡,她的父亲葛葆吾是湘军出身。

  葛健豪从小性格倔强,颇有主见。1914年春,她已经48岁,带着儿子、女儿和一个4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到了省城长沙,报考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学校见她偌大年纪还来读书,不肯收。她怒了,让儿子代写一纸诉状告到县衙,还将自己的名字“葛兰英”改为“葛健豪”,并称:“‘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县官先惊后敬,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葛健豪进了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一家三代人进省城求学,一时传为佳话。

  长沙学成毕业后,葛健豪回乡办学,亲任校长。1917年夏天,为了支持儿子蔡和森的革命行动,葛健豪又到了长沙。当时葛家已经破落,一家人在长沙过得颇为清苦,但她豪爽大气的性格,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其中就有毛泽东。1918年4月14日,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新民学会成立了,发起人是蔡和森、毛泽东、萧子昇等,成立地点就在葛健豪的家中——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葛健豪倾家中所有做了一桌好菜,庆祝新民学会成立。

  到了法国后,葛健豪也始终温暖着一众年轻人的心。她像小学生一样苦读法文,经过不懈努力,此前没有任何外语基础的她,居然能够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报刊了。她还擅长刺绣,白天学习,晚上带蔡畅、向警予一起刺绣,所得收入除了生活开支外,还经常用于资助他人。

  葛健豪还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曾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到里昂大学请愿。在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中,她与蔡畅、向警予等人走在留法学生的最前列,冲进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了让步。

  兼具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特质的高君曼

  就在葛健豪一家与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抵达法国的同年,陈独秀与夫人高君曼也从北京回到上海,入住老渔阳里2号。

  高君曼的父亲是清朝安庆府副将高登科,她虽为女子,但接受新式教育,家中请塾师上门教她读书识字,后来还千里迢迢送她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读书。“高君曼是有个性、有主见的进步女性,也富有文学才华,写过一些诗作。”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独秀研究专家徐光寿说。

  undefined

  《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研究专号”

  老渔阳里2号见证了高君曼作为妻子、母亲、进步青年好朋友的多重身份。这里是她和陈独秀的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100多年前,众多进步志士来到这里,有专程来拜访陈独秀并由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毛泽东,有常为《新青年》撰稿的沈雁冰、施存统,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陈望道,还有后来的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李汉俊,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

  “这是在陈独秀的家里,如果没有女主人的支持,这样的场景怎么能实现?更何况,当时有的青年还曾住在这里,比如李达、陈望道等,李达曾在这里的亭子间住了一年多。”徐光寿说。

  老渔阳里2号向北约100米,是新渔阳里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所在地,高君曼曾经常常出入这里。外国语学社学员许之祯曾回忆:第一次庆祝纪念“三八”节也是在这里举行的,高君曼在会上发表了演说。

  这应是当时名媛的样子:思想独立,追求进步;因志同道合而选择爱人,忠贞却不依附。徐光寿说:“对陈独秀的事业、对党的创建,高君曼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受到早期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尊重与怀念。”

  undefined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展示的李达、王会悟夫妇的照片

  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王会悟

  就在老渔阳里2号,高君曼还当了“红娘”,成功撮合李达与王会悟。1980年,年逾八旬的王会悟还清晰回忆:“陈独秀夫人高君曼烧点菜,我们结了婚,这是1920年的事。”

  王会悟终生未入党,却是建党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王会悟六七岁时就开始读书,从小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思想进步。

  1919年底,王会悟在家乡积极声援五四运动,为当地保守势力所不容,在同乡沈雁冰的介绍下来到上海。

  1921年,李达、王会悟婚后半年,中共一大在距离老渔阳里2号不远的望志路106号召开。会议中途遭到密探破坏,后来在王会悟的提议下,最终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假如有船靠近,她就叩击船舱门,提醒代表们停止开会。

  以这样的方式,王会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年后,中共二大召开,召开地点在上海辅德里625号,就是王会悟和李达的家。代表们开会时,她就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在外面放哨。

  1922年2月,上海平民女校在辅德里632号开办,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教师有高君曼、王会悟,向警予1922年初回国后,也在这里任教。1922年,李达到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王会悟带着女儿随之同行,从上海奔波到长沙。1923年底,葛健豪带着李富春与蔡畅的孩子李特特回国,在上海与蔡和森、向警予团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腥风血雨,形势逆转,许多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在上海就义;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汉就义,同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就义;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就义,这一年,高君曼贫病交加,在南京去世。

  葛健豪颠沛流离多年后,晚年回到老家。临终前,她还不知道儿子蔡和森已经壮烈牺牲,问长女蔡庆熙:“和森、咸熙(蔡畅)有信回没有?”并要蔡庆熙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你们的事业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病逝,终年78岁。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葛健豪病逝后,提笔写下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给“蔡伯母”以最好的褒奖。葛健豪虽不是中共党员,却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第一位非党员传主。

  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以95岁高寿在北京病逝。她大半生命运坎坷,却始终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364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