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附校:党建引领把方向 识变应变创新局
办学六十载,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川外附校”)从创校之初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高级外语外事人才,到响应共建“一带一路”,为培养适应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变革的卓越人才奠基,始终将育人目标与祖国需要和时代发展同频。学校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把方向,通过“铸魂”“逐光”“筑梦”党建工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铸品格之魂、逐有为之光、筑同心之梦,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铸魂”工程擦亮育人底色,构建“大思政”格局
作为全国首批创办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川外附校行政地址命名为“红育坡1号”,红色是川外附校的底色。学校聚合“小初高大”贯通式一体化人才培养体制优势,培塑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协同、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双轮驱动的铸魂育人“大思政”格局。
优化思政课程核心素养内容阐发。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拓展《红色三岩》《重庆城市精神》《中学生法治案例教育》《红色的城》《红色故事绘本》等20余册课外读本,构建起以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体系。课堂教学方面,以市级思政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探索从理论构架、任务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优化等维度切入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三类课程模型,鼓励思政教师钻研“有信仰担当的使命课,有专业规范的常态课,有研究价值的公开课,有教师主体性的代表课”。
强化课程思政思想性内容供给。课程思政的使命是寓思想性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价值塑造的隐性教育目标。学校挖掘涵盖教育部《课程指南》明确的政治、历史、语文三科革命传统教育主要课程,辐射数物化生地等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如科学伦理与科学精神、文化自信与国家意识、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力、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等。学校以2022年市级教师发展示范校整校培训项目为牵引,提升教师跨学科知识融合运用的教学意识和能力,鼓励各学科名师打造“育智育志”系列融合示范课,注重学科思想性诠释方式的艺术化与多样化,启发学生将主流价值观转化为内在价值追求和外化行动自觉。
构建“大思政”共同体多元协同。统筹推进四川外国语大学、川外附校集团校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高校优质思政教研资源下沉,遵循前后呼应、循序渐进原则,助推川外附校小初高集团校实现“课程建设一体规划、理论研究一体衔接、教师教研一体共思、智慧资源一体共享”。共同体深入思政课“一体两翼三化”教改探索,申报市级思政教科项目2项,以学促教,以教启研,以研强教。统筹推进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建活动课程,打造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背景下“博物馆里的思政专题课”,把学科教学中的“革命文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等专题部分教学空间放置在纪念馆这个特殊的记录装置里,强化学习体验,实现学生价值观认同与升华,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统筹推进“队伍思政”合拍共鸣,按照“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工作格局,抓好专业教师队伍、班主任及德育队伍、管理服务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落实在立德树人的实效上。
“逐光”工程绘就成长亮色,擘画“面向人人”的育人图景
创新并不只是特殊个体能够抵达的彼岸,从创意到创造,只要引导培养策略得当,每个学生的天赋潜能、兴趣特质都会在各自领域被不同程度地激活,并不断提升思维高度。拔尖则是创新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结果呈现,是出众的创新思维与意志品质的双重体现。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具有高校保送生推荐资格学校,川外附校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变革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基培养机制,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激励学子立强国之志,逐有为之光。
深化“双减”建高效课堂。“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少机械的“量”的重复,提高教育教学“质”的水平。在“6+1高效课堂”上,学校教师以“教学评五案”(课案、教案、学案、习案、考案)优化集体备课,以进阶式目标、结构化学程、挑战性活动、驱动性问题、生成性成果、持续性评价等“六个观察点”优化教学实施,强化师生双主体建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呵护学生思辨的能动性和独立性。
创新“书院制”教管模式探个性化培养。学校在传统课程、学段、学制基础上,探索葆有外语特色的“书院制”培养模式。其中,“同文书院”定位复语型人才培养,采用“英语+非通语课程”双外语教学模式;“创新书院”侧重涵育科学素养,采用“外语+强基课程”教学模式;“博雅书院”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外语+文理课程”教学模式;“国际书院”着眼于国际型人才培养,采用“外语+国际课程”教学模式。“书院制”实施导师制管理、模块化课程选修和进阶式训练,既坚守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底线,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
融合多元平台育核心素养。涵育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同市内外高校国家级特色学科应用研究中心教研团队、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开展贯通式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为部分“有志(向)有(潜)质”的学生对接科研平台和资源,畅通接续培养通道。涵育学生身心素养,学校坚持体教融合,增设射箭、武术、高尔夫、马术等特色体育课,坚持阳光大课间跑操和夜跑打卡,保证“每天一小时”锻炼。涵育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学校成立12个学生社团,外语、书香、体艺、科技四大文化节贯穿全年,并已连续举办17届。
“筑梦”工程彰显教育本色,完善集团化办学治理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多学子构筑“享有公平优质教育”的梦想,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是教育者始终应当秉持的教育初心,也是无愧于名校之“名”的本色担当。经过40余年合作办学实践,川外附校已形成“总校+分校”紧密内生型一体化办学、“总校+新建校”跨区内生型办学、“总校+联盟校”区属加入型办学、“总校+合作校”跨区加入型办学等四种集团化模式。
发挥优质教育引领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特色共同体”的形式,支持成都外国语学校、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万州外国语学校等12所外国语学校的创办;以“教研共同体”的形式,先后指导武隆桐梓中学、白马中学、长坝中学等17所中学的教育教学;以“云校联盟体”的形式,先后指导巫山、綦江、遵义等地6所学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外语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优秀样本。
提升集团总校“定向赋能”发展力。新的历史时期,川外附校教育集团站在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先后与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武隆区等合作,组建以川外附校为核心校,以川外科学城中学、川外两江中学、九龙实验外语校、川外武隆实验中学、川外附小、川外九龙附小为成员校的教育集团。并按照“一校一策、定向赋能、多维融合”的原则,提炼集团成员校办学特色,提升品牌辨识度。学校成立集团教研中心,派驻管理骨干和教学名师,制定联合教研计划,共建共享优质教研教改成果,互学互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数字技术再塑集团化办学形态。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川外附校已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云课”资源体系,同时在加快AI助学系统建设步伐,通过智能技术为教师教研教评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未来,数字技术应为集团化办学赋能,促进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及治理体系的迭代,推动“小初高”贯通式人才培养数字资源融通。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396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