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半年报:安徽之治 “枫”华正茂

发布时间:2024-08-03 来源: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徽“枫”皖韵促和谐,江淮处处有“枫”景。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在先、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及时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长年保持在98%以上,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章立制 夯实善治根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关工作纳入省委“一号文件”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作为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夯实平台中实现长治久安。

  我省依托省级综治中心,建立“平安指数”监测体系,持续推进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信息系统项目立项,高标准推进“皖事平安”综合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

  省法院推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入驻当地已建成的“一站式”特色解纷平台,指导有关中级法院与司法行政、住建等部门,建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省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引入听证方式审查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科学设置程序,在是否听证、谁来参加、听证员选择等方面,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让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实现有理能讲、有怨能诉、有惑能问,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省公安厅持续推动落实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全覆盖创建,持续加强“江淮义警”队伍建设。

  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全面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联合沪苏浙司法厅(局)出台《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毗邻地区)矛盾纠纷调解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地各有关部门健全协调机制,形成了自下而上、逐级吸附、递进消化、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分级治理模式,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格局更加健全。

  六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形成诉源治理大格局。

  宿州市深入推进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构建在党委领导下多方协同、权责分明、路径明晰、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源头防范的工作格局。

  

  池州市青阳县调解一起赡养纠纷

  池州市依托市综治中心,建立由市委政法委统筹,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政府信访局主抓,涉事地方、涉事部门、涉事单位参与的“1+4+X”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协调机制。

  亳州市各县区、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每周召开“5+N”会商会议(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政法委员、公安局长或派出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长及属事属地部门),不断夯实以县乡综治中心为枢纽,法院、公安、信访、民政、农业农村、妇联等为重要组成部门的信息推送机制。

  

  蚌埠市淮上区召开“小板凳”见面会

  芜湖、蚌埠等市对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强化履责担当,以权责分明责任体系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基层安,则天下安。练就成于细、贵在精的“绣花功夫”,以一针一线“绣”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绣”出安徽之治的锦绣图景。

  依法依规 案结事了人和

  立足法治思维,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样本”,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

  3万元借款全部清偿,昔日好友握手言和;借钱多年却联系不上欠款人,线上调解达成分期偿还协议;按要求替公司运输货物却迟迟未收到运费,经调解双方达成付款协议……日前,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小庙法庭3天内调结7起案件。

  高效解纷的背后,是合肥法院主动对接各类调解组织,建成“家门口”解纷服务网络。如今,合肥市两级法院2150名特邀调解员、207家特邀调解组织进驻法院调解平台,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达7.8万件。

  面对矛盾纠纷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的现实难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持续深化“三调联动”、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检调对接,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合肥市成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全市12家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全部揭牌运行,强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推动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实质化全流程运行。

  滁州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三方签署《关于实行调解程序前置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探索在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小额债务纠纷、劳动纠纷等11类适宜调解的纠纷中实行调解程序前置,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减少人民群众“诉累”。

  阜阳市妇联、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沟通协作,成立“阜阳市反家庭暴力报警中心”“阜阳市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依托巾帼志愿者队伍、爱心妈妈队伍、万名执委队伍、维权志愿者四支队伍力量,联动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纠纷1500余件。

  安庆市由党委政法委、人社部门牵头,设立73个“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依托大型工程项目、大型企业、乡镇(街道)、县(市、区)工业园区等载体现场设立接待窗口,受理解决欠薪等劳动纠纷323件。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在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大药行”调解工作室,发挥退休政法干警、人民调解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优势,接待群众咨询1754人次,调解案件712件,成功396件,成功率55.62%,涉及金额1.48亿元。

  淮南市谢家集区吸纳以擅长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工作的调解员368名,在全区建设34个“谢大姐调解工作室”示范点。

  

  淮北市“流动办公桌”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

  淮北市烈山区成立“芬姐婚调联盟”,区级组建婚调联盟服务大队,乡、村两级各设7个服务支队、63个服务小队,推动婚恋家庭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实践中,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能“一诉了之”,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宿州市持续加强政法“平安巡”,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巡逻、矛盾排查、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已开展平安巡逻37万余次。

  亳州市持续落实“守护平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民(辅)警、村居干部、基层党员牵头、群众志愿者组成1.3万余个夜间巡防队伍,每周三集中开展一次全覆盖式夜间巡逻,积极防范各类矛盾风险隐患。

  赋能添彩 培育品牌集群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治理中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理念孕育出一系列具有徽风皖韵的矛盾纠纷化解品牌。

  淮北临涣,老茶馆茶味酽酽,有威望的“茶人”们,“以茶为媒”巧解纷争。

  安庆桐城,“和合”文化浸润下的六尺巷精神,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最优解”。

  

  宁国市河沥溪街道设立党小组长“百姓评理说事点”

  宣城绩溪,以木雕“四荷”图所蕴含的“和为贵”底蕴为基础,总结提炼“握手言和”调解品牌,深挖拓展内涵。

  

  黄山市岩前村“好邻里”调解工作室调解邻里纠纷

  黄山黟县,以“退一步想”促“进一步和”,探索出一条契合实际的县域治理之路。

  北有“一杯茶”、中有“六尺巷”、南有“作退一步想”,“枫桥经验”不断沁入安徽治理的生动实践。在此基础上,省委政法委总结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近20个,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地方特色、深化创新实践,积极培育选树典型经验做法。

  

  合肥市庐阳区“巷导”员联合辖区义警走访商户

  被冠以“安徽第一商圈”的四牌楼商圈,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该街道创新实施“巷导计划”,挖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的老党员、志愿者组成“巷导”队伍,发挥“党委领导、街坊引导、多元劝导、法治规导”四导作用,让商圈治理焕新颜。

  素有“荷花小镇”美誉的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寓“荷”为“和”,创新推出“陶辛夜话”平台,共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的举措,绘就“荷和为美”画卷。

  铜陵市枞阳县创新“有事找书记”机制,建立健全“事前抓预警防范、事中抓有效处置、事后抓考核问效”工作体系,实现群众提诉求、组织有回应、书记出实招、问题能解决。

  马鞍山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住建局等部门结合“皖美红色物业”专项行动,创新探索“12345”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为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入新活力。

  在基层扎根发展,在实践中迭代升级。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联结成江淮大地的“大平安”“大稳定”。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jcyw/202407/t20240731_65878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