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有力量 基层有希望对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
在三涧溪村农业创业园,青年创业党支部书记王元虎(左二)和青年党员一起商量发展事宜。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各项工作的根基才能牢固,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记者: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村上”,如何理解我们党始终注重将支部建在基层一线的重要意义?
洪向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工作如何领导?靠的就是基层党组织。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支部建在连上”印证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各项工作的根基才能牢固,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要求全党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支部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形式形态更加灵活丰富,“支部建在村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社团中”等应运而生,有效提升了党在基层更多领域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在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表现尤为明显。实践证明,支部建在基层一线,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将支部建在基层一线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职责,才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夯实基层基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将支部建在基层一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国家治理包括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等,要引导多种主体参与其中,要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乃至于全社会的力量。如果基层党组织不强,自身治理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弱化,就很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将支部建在基层一线是坚持和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基层党组织深深扎根群众之中,是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党了解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主渠道。哪个地方基层党组织强,党的凝聚力就强;党员干部好,党群关系就好。只有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条
记者:在您的观察中,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地有哪些可借鉴的好做法、好模式?
洪向华: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条。
从我们在全国各地乡村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一个村的发展,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客观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班子、队伍、人的问题,是观念、信心、能力的问题。
对此,各地经过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很多好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是各地都首先坚持的一条工作原则。同时也要注意,覆盖面是领导的基础,战斗力是领导的关键。不仅要将基层党支部建起来,还要着眼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使党支部真正担负起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第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防止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第三,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在当地,服务乡村,注重从本土和返乡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在村党支部周围,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成为农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的优秀分子。
可以看到,三涧溪村从“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变成乡村振兴样板村,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不懈抓党建。比如,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达到了宣传教育、组织动员、感召带动群众的效果;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组织的工作有效嵌入到产业发展之中,进一步激发了组织活力;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了村民人人有事干、户户有钱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村党组织始终站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村风家风……村级党组织越是坚强有力,村庄的发展就越好,村民的参与度就越高,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发挥得越好。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场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记者:在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的背景下,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您的观察中,当前农村基层有哪些特点,为基层治理带来哪些新挑战,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洪向华: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目标的转换意味着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从绝对贫困治理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
当前农村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一些农村“造血”功能较弱,集体产业竞争力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治理能力较低,“能人”缺失现象严重。一些农村社会仍以管理为主,尚未形成自下而上、扁平结构、利益共享、主体多元、广泛参与的治理生态。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民的集体意识也存在淡化、弱化的情况。三是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及村容村貌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改善。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场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基层治理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要坚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以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有效解决农民去组织化问题,使分散的小农户既能有效对接市场,又能有效承接政府资源,使资源和服务下移到基层,建立健全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二是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基层治理应抓住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智能化大发展的机遇期,以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实现乡村发展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其中有几个重点,首先是应关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发展在医疗、养老、娱乐等方面的提升;其次还要关注智能化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潜能,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另外还要构建基层共治共享的智能化信息平台,深度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选举制度,选出具有真才实干的能人。坚持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培训方式,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