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遵义市湄潭县:非遗文化与技能人才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09-21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近年来,湄潭县坚持把非遗文化传承纳入全县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度挖掘、精心培育、优化服务等,让非遗人才在实践中找到新舞台,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实现人才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一是构建“蓄水池”。“唱傩戏、排节目、雕刻面具,60年如一日,傩戏的传承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推动非遗传承继续向前发展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代表性传承人杨志刚说到。湄潭县通过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摸清全县非遗项目底数,申报湄潭傩戏、茅坪花苗婚俗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黔北土陶制作技艺、筋骨疼痛疗法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根据非遗项目和非遗级别不同,分类构建非遗传承人才信息库,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建好非遗人才“蓄水池”。同时,通过协助绩效申报、对接行业资源,为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提供资金补助和场地租金扶持。目前,全县共有杨志刚、叶文盛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

  二是培育“好苗子”。“泡上一盏明前翠芽,茶香袅袅,细饮慢呷,怡然自得。湄潭翠芽茶传统制作技艺的每一道工序,只要用心去感悟,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内心的平静,期待更多青年人才的加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翠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诗江说到。湄潭县始终注重非遗人才的培养,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效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推出“1+2+N”非遗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名师领航、师徒结对、多人发力,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创意推广”方式,强化产学研融合,深化与贵州大学茶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建设湄潭翠芽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累计开展湄潭翠芽传统制作技艺、傩面具雕刻技艺、五马棋研习等活动40余场次,培育湄潭翠芽传统制作、傩面具雕刻等方面的“好苗子”400余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是建好“加油站”。“苗医筋骨疼痛疗法主要是运用‘看、闷、摸、拍、掐’五诊技艺技法了解病情、研判病因、辩证开方,希望筋骨疼痛疗法非遗工坊早日建成,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筋骨疼痛疗法传承人——王亚州说到。湄潭县依托“红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浙大西迁文化”四大特色文化,着力推动非遗展厅、非遗工坊建设,挖掘整理遵义红茶传统制作技艺、浓香型白酒酿制技艺等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非遗项目9个,申报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非遗工坊,探索“非遗工坊+传承人”模式,不断优化传承人才培养帮带、吸纳就近就业、拓宽销售渠道、深化产业联动等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传统工艺类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非遗项目技能人员3600余人,带动就业720余人。今年来,全县非遗工坊利用抖音或直播带货,实现线上订单收入2000余万元,有效激发非遗传承人才活力。

  信息来源:遵义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陈顺利

  二审:肖殿瑾

  三审:陈远龙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rcgz/rcfz/20240918/20240918_7320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