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说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作者杨敬之,是唐代元和年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地位显赫,又十分爱才。这首绝句,正是他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当时有个叫项斯的人,诗才不凡,品行尤好,但不为世人所知。在一次偶然相遇中,杨敬之发现这个人才后,就写了这首诗。其意是:几次看见项斯的诗,都觉得很好,及至见到本人,却觉得他的标格比诗格还高,心中更为敬服。我平生不会隐藏他人之善,所以逢人总要称颂这位项斯。在杨敬之的举荐下,项斯名声大噪,不久即擢为上第。人以诗传,诗以品存,杨敬之的所为,不仅成就了一个人才,而且自己也因爱惜和擢拔人才留名青史。
类似的人物,还有明代的祝枝山。祝枝山是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当时,小他九岁的唐寅在其父开的酒店里当跑堂,祝枝山常去喝酒,发现唐寅聪慧过人,便主动给他讲艺术心得,悉心培养,并向一些社会名流大力举荐。一次,唐寅运用娴熟的水墨写意技法画了一幅竹,祝枝山看后大为欣赏,欣然题诗一首:“唐郎写竹如写字,正以风情韵度高。我解平章不能写,未曾分得凤凰毛。”寥寥数语,表达了一位前辈名家褒奖后学的宽广胸怀和独具慧眼,同样受到后人的称道。
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但是,无人赏识,便成了孤芳自赏,芳香埋没于空谷,价值得不到彰显。人才是怕被埋没的,倘若“养在深闺人未识”,其才华得不到赏识与发挥,既是人才本身的不幸,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杨敬之、祝枝山慧眼识人、提携后学的精神,是对人才资源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其眼光、其胸襟、其作为,乃后世之表率。
“江山代有才人出。”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界的新老传承也造就了不少佳话。我国科学家将甘为人梯、奖拔后学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甘做‘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苏步青倡导并实现了“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的目标,被人们称为“苏步青效应”。
像华罗庚、苏步青那样关心、培养、提携青年人才的还有很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就是这样的人。他“严格不严厉”,愿意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他的学生中,有的已经成为院士,有的活跃在临床一线,成为我国肝胆外科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也是这样的人。参观过邱勇团队的项目后,周光召亲自提名推荐他为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第一届获奖者。邱勇回忆说:“周光召先生总是用殷切的眼光关注着年轻人,用赤诚之心感染着年轻人。”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或许,年轻人才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有些想法难免幼稚,有时甚至会走弯路、犯错误,但他们终将在历练中走向成熟。对年轻人,要多一些关心、耐心和信心,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和“老树春深更著花”的胸怀,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创新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爱护青年的氛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具备“逢人说项斯”的眼光和胸襟,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向贤彪)
上一篇:没有法外的顶流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