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之一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顶层设计二十部曲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2021年6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花坛亮相长安街沿线,西单东南角的全面小康主题花坛吸引市民驻足留影。(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党内外、国内外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历史性宣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总结梳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顶层设计的二十部曲,就能加深理解为什么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能加深理解为什么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就能加深理解“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极端重要性;就能加深理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全面做到“九个必须”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部曲:

  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带领文件起草组精心谋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全面”并列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党全国要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共同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提出了与之并列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并列”的提法,大有新意和深意:新意在于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了“下半场”;深意则在于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的动力、焕发的活力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此后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预设了伏笔。

  第二部曲: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分解为更加具体的“十个更”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段上任伊始的重要宣示,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的奋斗目标,具体化为更接地气、直抵人心的“十个更”奋斗目标,使党心与民心更加心心相印、党性与人民性更加有机交融。

  第三部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一道凝聚为中国梦,并且表达了“三个一定能实现”的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在一个更高的政治站位上,点燃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腔热情,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第四部曲:

  2012年12月,在首次出京考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没有”“两个加大”“两个统筹”“两个推进”,指明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欠发达地区。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贫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突破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是了然于心、成竹于胸。

  第五部曲:

  2012年末在河北阜平考察、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和此后到湖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要三必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自此,徐徐拉开了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的序幕。

  第六部曲: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扶贫工作事关全局”,还催人奋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6年倒计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工作放到了“事关全局”的高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时间。从目前看,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中产阶层比重稳步增加,到时候要全面完成扶贫任务很不容易。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老乡,千万别忽视了分布在农村牧区、边疆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要发挥“三个积极性”,即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交接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强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第七部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和重申“两个全面”之后,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在内的“三个全面”,并且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鲜明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第八部曲: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并且提出实现扶贫、脱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以及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构建起从中央到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这次会议提出的实行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构建起从党中央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并且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还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从提出脱贫攻坚“总攻令”“总要求”“总格局”“责任制”到“军令状”,既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正确方向,又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提出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物质保障、政策保障。

  第九部曲:

  2015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战略。

  这个总方略、总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活力,社会就没有动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第十部曲: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官的规划。

  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解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为重要的是“全面”。“小康”是发展水平的要求,“全面”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全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全面,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是影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建成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第十一部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还逐一阐释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十二部曲: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打破常规思路,加快步伐进入快车道,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说:“到2020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17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如果按过去30多年年均减贫600多万人的速度计算,7000多万人脱贫需要约11年,即到2025年才能实现目标。”“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大力推进,再加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

  第十三部曲: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体现了守底线与守承诺的有机统一。守底线,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承诺,就是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打好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庄严承诺的关键战役。守承诺和守底线,必然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大攻坚战”还鲜明体现了补短板、堵漏洞与固底板、强弱项的有机统一。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尽快补齐扶贫脱贫、污染防治中的短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则是尽快加固木桶的底板。既补齐短板,又加固底板,三大攻坚战既势头强劲地齐头并进,又有条不紊地推进。

  第十四部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七个有所”目标。这是针对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提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七个有所”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一步一步提出并完善起来的。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和重申了“五个有所”,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九大则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将“五个有所”扩展为“七个有所”。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充分体现了党坚持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十五部曲:

  2018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大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领域的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既立足当前、聚焦今后三年,又着眼未来、能持续健全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机构。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立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机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以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共安全。”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经过此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各相关部门,要牢记树立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加快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尽快形成工作合力,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

  第十六部曲: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回顾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内的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的热情讴歌,也是对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伟大建设成果的热情讴歌。

  第十七部曲:

  2019年10月,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我们党有必要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时,强调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同时还强调,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从而把十九大报告关于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八部曲:

  2020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的战斗历程和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并深入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场抗疫人民战争中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集中体现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第十九部曲: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建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和宣布的时机问题时说,“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恢复走在全球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趋好,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第二十部曲:

  2021年2月,党中央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的8年农村人口脱贫攻坚战的历程和经验作了系统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梳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顶层设计的二十部曲,对于汲取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经验,从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施芝鸿,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7月8日理论周刊第5版)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