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英雄”王金安
天气渐冷,驶入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时,淅沥小雨逐渐变大,近处草木在雨水的沁润下愈显苍翠,远方青山仍笼罩在雾岚之中。在公路上绕了几个弯,穿过隧道,再前行一阵,便看见雨中的石房村。
“我们村是个‘萝卜村’。”石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祥文说,“草蔸萝卜种了很多年,但是卖不出去,穷了很久,直到出了个‘萝卜英雄’。”
打听得知,“萝卜英雄”叫王金安,今年87岁,石房村人。
1955年,王金安加入云南边防部队,卫国戍边;1983年,他转业进入重庆电业局綦南供电局綦江供电所(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江供电分公司),兢兢业业,后担任供电所党支部书记。
1994年,王金安退休后回到家乡,看到村庄破旧不堪、村民十分贫困,下定决心还要“冲锋”。
退而不休创新业
1995年,王金安走在石房村的土路上,看见萝卜烂在地里没人收,心中五味杂陈。
草蔸萝卜是赶水镇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村民有种植习惯。个大色白、品味甘甜,本是“摇钱树”,怎成了“烂萝卜”?
看到坑洼崎岖的村路,王金安顿然找到了“瓶颈”。原来,因为交通落后,鲜萝卜在一路颠簸中“开了口”、变了味,卖不出去,久而久之,村民留足口粮后就没了采收意愿。
王金安从小跟母亲学传统萝卜干制作工艺,一个想法浮上心头:建深加工工厂,制作萝卜干产品,让草蔸萝卜“走”出去。
1999年,王金安筹资50余万元,创办綦江赶水红星农业科技发展中心;2000年,“赶水牌”萝卜干开始面向市场销售;2004年,公司迁驻綦江火车站附近,员工共4人,王金安既当老板又当工人。
彼时,年近古稀的王金安每天舂捣辣椒25公斤,手磨得全是泡,浑身沾满辣椒粉末,火辣辣的疼,清洗时辣椒水流经全身,又要受一番苦。而在萝卜干制作的高温杀菌环节,切块的鲜萝卜放进玻璃罐,再装入一个大箩筐,足有几十公斤重。王金安和工人一起将箩筐抬上近1米高的灶台,加水沸煮,最后还需抬出降温,整个过程既要经验,又费力气。
“今年是我跟王老共事的第20年。20年前的他还亲自送货,常常坐三轮车将一箱箱萝卜干送至客户家门口。出发时他那颠簸的背影,我至今还记得。”公司于2019年更名为重庆綦丰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初创员工钱启桃如今担任总经理一职。
创业多年,王金安带动家乡发展产业的初心不改。10多年前,他将“赶水草蔸萝卜”商标赠予綦江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如今,赶水、东溪、扶欢等多个乡镇使用该商标生产销售萝卜干,2400余户村民因此脱贫致富。重庆綦丰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000万元。
帮扶村民齐致富
工厂发展蒸蒸日上,家乡产业振兴下一步该如何走?
对此,王金安成竹在胸:上游发展种植,下游拓展销售,结合工厂深加工,打造一条草蔸萝卜产业链。
2009年春节,石房村举行宴会,村民喜气洋洋地吃团圆饭。
宴会过后,王金安叫住游茂元夫妻和村民周仁香:“在外打工十多年了吧?回来发展萝卜产业,我帮你们,日子肯定比现在好。”
三人外出务工辛苦,一合计觉着种萝卜是条出路,便应了下来,转折也就此发生。
编制几个竹圈,再用稻草编在一起,便成“草蔸”;用杂草填满草蔸,浸入农家肥,种植季再捞出,放入打好的窝里,铺细土,种萝卜……王金安手把手从传统种植技术教起,还提供优质种子,游茂元家里30亩空地很快种满了萝卜。
眼见王金安真心实意帮助大家,不少村民也参与进来,纷纷种上了优质萝卜。
萝卜种好后,王金安把精力转向销售。他在街上租下门店,花钱完成装修,又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让游茂元妻子王芳和邻居周仁香合伙卖萝卜干、豆腐乳。
15年过去,如今村民的草蔸萝卜既走精品路线直接销往重庆中心城区,也制成萝卜干售卖;王芳、周仁香的门店线上线下供不应求,一年销出萝卜干等加工食品40余吨。
游、周两家的变化便是石房村发展草蔸萝卜产业链的真实写照。如今,靠着这条产业链,石房村摘下了贫困帽,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
“以前走路回村,身上蹭的土能刮下一堆来,住的也是‘泥巴房’。”游茂元说,“现在,家里翻修扩建了两栋新房,一栋自己住,一栋开农家乐。”游茂元的家建在一截斜坡上,门头上“致富带头人”“小康人家”等奖牌夺目耀眼。
周仁香的家以前没水没电,椅子都没几把,如今变成一座雅致的大院,既住家人,也接待游客。
石房村有耕地4000余亩,一半用于种植萝卜,亩产达3000公斤;公路总长约28公里,入户便道通往每家每户;居民人均年收入也达2.3万余元。
“‘萝卜英雄’王金安功不可没。”从村会计、村委会主任到村党委书记,23年来,张祥文同王金安一道为发展草蔸萝卜产业链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让石房村发生蝶变。
谁家作诗满江香
草蔸萝卜打出了名声,赶水镇党委、政府趁热打铁,在农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赶水草蔸萝卜节”,吹起旅游风。
王金安意识到,家乡振兴,除了扎根农业生产,还要乘上农文旅融合的新风。
2021年,一群诗人应王金安之邀来到石房村,参加第十届赶水草蔸萝卜节,活动现场载歌载舞,土特产百花齐放。
一位诗友尝了块腐乳,赞道“踏春赶水口留香,腐乳甘醇压群芳”;另一位瞧见洗净的萝卜,吟诗“草蔸巧育土中珍,个大形圆白玉身”;还有一位环顾盛况,对王金安拱手道,“王君慧眼识珍宝,赶水品牌行九州”……
一唱一和间,王金安意兴盎然,张口咏道:“科技兴农方法好,绘出图画壮綦河。”
好一幅“科技兴农綦河图”——农民欢喜、农村巨变、农业发展,尽数描绘其间。
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常来石房村雅聚,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入诗词、传颂八方。今年1月,王金安诗集《向太阳》出版,收录他70多年来写下的500多首诗歌。
石房村飘散的诗卷气息,只是风中的一缕清香。
村子所在的赶水镇,是渝黔边贸重镇,文脉长流、山水灵动。
家乡有历史有文化,然而本地人讲不出其中内涵,外来客也查不到来龙去脉。如今年近九旬的王金安再迈脚步,相约老乡罗毅,踏上赶水寻根之路、寻梦之旅。
三河交汇蔚为奇观,赶水码头古时繁华,岩画碑刻淳朴厚重,芦笙苗绣飞扬流动……王金安走遍赶水,以散文笔触与相机光影,将家乡历史文化编入散文集《寻梦赶水》。
“我要努力活到100岁,继续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王金安身姿挺拔、目光炯炯。他的目光,似乎还投向石房村的“萝卜广场”。广场墙壁上画了画、写了字:办事要像草蔸萝卜的根,踏实靠谱;思想要像草蔸萝卜的形,遵规守矩……做“草蔸萝卜”似的共产党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3177.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