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深刻理解和用好“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志勇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遵循。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才能正确把握“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创造、取得的一切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那么,马克思主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样的理想社会值得追求,值得每一个共产党人为之奋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其次是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途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运用这些规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比如,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正确道路,解决“站起来”的问题;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推动改革开放,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决“富起来”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正在解决“强起来”的问题。我们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些规律的指导,都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的结果。

  

  再次是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善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以此为依据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等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道。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以被付诸实施为目的,以改变人民的历史命运为追求,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人类实践是面向未来无限展开的。这意味着,不能把任何一个时期的认识当成教条,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面对变化了的时空条件,俄国怎么办?是从书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列宁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在中国搞革命,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也有个认识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要求“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党才成功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初我们是向苏联学习,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后,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作了初步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新时代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二个结合”何以必要?因为,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不能抛弃。传统文化看似在过去,实际上在当下、在未来,是流动的活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想理论,要进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进入中国人的头脑,就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结起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就要处理好与自己的世界观的关系。怎么处理?抛弃自己的传统直接植入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教条主义的做法,实践中行不通。两套观念并行,一套指导革命和建设、另一套指导生活,会产生“排异反应”,也是做不到的。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用以指导改造中国的实践。“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应用到不同国家,就要从相应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相互契合表现在诸多方面。从哲学上讲,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之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在先基础地位,破除超验的理念世界或上帝的天国世界等唯心主义建构;中华传统文化专注“人间”“人事”,也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从具体领域看,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

  

  “第二个结合”何以进行?必须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无论“转化”还是“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区分其精华和糟粕,进而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之点、契合之处,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延安整风使我们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我们从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中解放出来,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结合”使我们从对现代化的西方式理解中解放出来,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中国式现代化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塑造。“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金钥匙。

  

  “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两个结合”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有机生命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赓续中华文脉,承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体现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两个结合”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重要的实践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因密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来自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传承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始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倡导“古为今用”,强调“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而且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更加根深叶茂。比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人民观,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民为邦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治理思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汲取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智慧,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善天下、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等。这些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的高度上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两个结合”中完善的。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基本原则,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汲取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我们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协商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等,这些重大理念和制度安排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只有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制度的深厚文明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两个结合”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直接体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一是反对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在党的历史上,从抽象的书本结论出发,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革命和建设造成了损失,教训深刻。今天,也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空洞的教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照抄照搬。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力、辨别力,防止糟粕沉渣泛起。

  

  二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我们不能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防止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是传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其维护的社会制度已经灭亡,已缺乏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黑格尔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中国传统文化离它所维护的封建制度的距离越远,它的意识形态的性质就越弱,它所具有普遍性的观点的现实意义也就越加凸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邦理政的治国之道、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质文兼具的表达方式等,我们要下功夫加以挖掘、研究、弘扬。另一方面,我们更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防止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就应该讲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药方。历史已经证明,不是传统文化挽救了中国,而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传统文化避免了从近代中国社会一路走向衰败。“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盲目推崇传统文化,拒绝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有益对话,将会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窠臼。

  

  三是反对机械“拼盘”。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有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机械地加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从文化典籍中去寻找微言大义,没能做到实质性融合;有的做简单概念转换或术语的简单转化,把马克思主义教科书概念机械地改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术语,做简单类比,没能深度结合。这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不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没能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两个结合”,必须守住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文明,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72895?ClassId=616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