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纸山行记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 江苏检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2009年,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为中国宣纸博物馆。

  中国宣纸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宣纸文化园内,偏居安徽省泾县一隅。别小看地图上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是千年宣纸发祥之地。

  驱车前往泾县时,恰逢阴天,风寒雨冷,万物萧索,但百度图片中那座美如山水画卷的中国宣纸博物馆似乎有种魔力在召唤我。临近馆址,我就被远处的群山吸引住了,如墨般的山峦云雾缭绕,典型的黑白色徽派建筑点缀其间,炊烟袅袅,宛若人间仙境般绝美。一个雪白的长方形盒子如此周正地镶嵌在山河之畔、浅池之上,仿佛一只承载人类文明和梦想的纸船,正从这里启航,驶向远方。

  这就是中国宣纸博物馆了。设计灵感来源于宣纸,那纯洁纯粹纯净的世界,一尘不染,白茫茫一片。走进园内,完全被眼前这座造型独特富有美感的水立方建筑体惊艳到了,建筑以白色混凝土切片为主要元素,颇有手工毛边宣纸的味道。它将东方审美和西方几何体完美融合,通过大面积的留白和极少物体来营造空间意境,水、桥、宣石、树、中式庭院、徽派建筑,每到一处,不得不折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建筑体正中央仿照宣纸层层叠叠褶皱的造型,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大门,倒映在水中,似蝴蝶的翅膀欲振翅而飞,又像葫芦状的山洞引诱你入内一探究竟。一片片长形格栅呈现出叠纸的序列感,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在幽深静谧中诉说着宣纸的深邃广袤。

  入馆后,我迫不及待地前往展厅参观造纸流程。来之前,对宣纸做了一些功课。据传,东汉时期,蔡伦弟子孔丹因思念恩师,想寻找最好的造纸原料,造出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经年复一年不断试验,始终未能如愿。一日,孔丹路过皖南泾县一处溪水时,偶见一株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经年冲刷,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白的纤维。孔丹取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宣纸。

  弟子感念恩师的感人故事让宣纸蒙上了尊师重教的色彩。百闻不如一见,流传至今已逾1500年的宣纸,与别的地方纸张有何不同?它为何享有“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美誉?我隔着玻璃展柜仔细观察制造宣纸的原材料,一种是黄褐色和本白色的青檀树皮,还有一种是颜色略深于青檀树皮的燎草和白色燎皮,以及褐色树枝一样的杨桃藤。就是从这些枯树皮藤草中提炼出纤维,来制造出流传千年,传承人类美与文明火种的载体吗?据考证,宣纸制造工艺相当复杂,需要经过108道工序打磨,才能满足“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的标准。

  馆内陈列了四道工序,而关键的第一道工序“踏料”,可能工期较长,未完全展示出来,我只能从文字中窥见一斑。所谓踏料,就是将切好的原材料浸泡于圆形水缸中,顺着缸边踩踏,圆形缸底在踩踏时会呈球形翻转,这样会均匀地分解原材料中的纤维,致使这些树皮树枝一样的纤维完全融合。我好奇地从缸中取出一团白色纤维在手中揉搓,感受纸张初始的温度和硬度,有点像纸浆,又有点像棉絮,但质地要比纸浆略硬,比棉絮更韧。我刚想把这团纤维投入缸中时,一旁的师傅急忙叫停。师傅告诉我,纤维取出后,就再也不能融合了,会影响宣纸质量。我赶忙道歉。

  我屏气凝神,驻足在师傅一侧,认真看他们实施第二道工序——“捞纸”。一张竹帘,两位师傅,一人掌帘,一人抬帘,帘子垂直沉入纸浆,抬出到水面45度角,再浸入纸浆,然后抬起到齐肩,将竹帘迅速从水池中捞出,反扣在一旁码放的湿纸上,成型的纸浆从竹帘上剥离,整整齐齐地摞成一叠。捞纸的竹帘起起落落,激起哗哗声响,我见两位师傅双手不停,翻转之间已有数十张纸码放一旁。看似简单的捞纸工艺也非一朝一夕学成,师傅介绍这手上功夫、双方配合至少得磨炼三五年,在捞纸时,纸浆不断减少,浓度逐渐降低,捞纸师傅必须靠手上动作才能控制宣纸重量,每刀宣纸重量误差不超过100克,好的捞纸师傅误差在30克以内。我不禁感慨,难怪造纸里透着做人道理,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这些工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以上动作,不觉枯燥乏味吗?他们赤手浸泡在冰水中不觉刺骨吗?或许热爱才是唯一答案。

  第三道工序是“晾纸”。捞出的宣纸经压榨、烘干、浇水浸湿后,由晒纸师傅一张张揭下,用天然松针刷把它们刷上焙面,用适宜的温度烘干。在晾纸室内,阵阵热气扑面而来,晒纸师傅正在一张张揭纸、晾纸,千淘万漉、轻似蝉翼的宣纸被师傅娴熟地一张张剥落,毫无声息,难怪这道工序被称为“抖似细绸不闻声”。而在泾县,形容一个人有本事通常说这个人有两把刷子,这种说法源于晒纸师傅这里,宣纸厚薄不同,师傅在摆平纸张的时候,要用到长短松针刷,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传递力度。

  最后一道工序是“剪纸”。两位女师傅正细心地将一沓沓晾晒成型的宣纸铺平、裁剪成标准尺寸。此时,宣纸历经重重打磨,从一段树皮到了它最终的模样,韧而能润,洁白如玉,搓折无损。玉不琢,不成器,草木不磨,也非纸啊!

  在馆内,我还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十色龙纹笺”,这是一种长160厘米、宽80厘米的宣纸,红、灰、蓝、绿等十种颜色,金色盘龙、祥云暗纹若隐若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那时造纸术竟然堪比现代电脑技术!这就是帝王做派了。据专家考证,宣纸保存时间最长可达1000余年,以它为媒,无数珍贵的古籍文书、名家字画才能得以保存,乾隆酷爱字画,四处留下墨宝,不知谁能蒙圣宠,得此一文信笺?谁又能料文房四宝中,竟是宣纸价最高,这种仿十色信笺制造的宣纸竟卖到2000大洋以上!

  在中国宣纸博物馆园内行走,犹如“纸山行”。若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座宣纸山:“垒宣成墙,叠卷为山,悬帘似烟,游台如水。”行走其间,微风拂起一张张纸页,轻声低语着这传承千年的无字史书。

  


原文链接:https://www.jsjc.gov.cn/jcwhsy/jianyuanwenhua/202412/t20241223_16847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忠诚

下一篇:爸爸的坐骑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