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乡愁是美丽的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作家刘醒龙主编的《美丽乡愁》文集,煌煌六卷,从2015年到2020年,每年一卷,共计一百多篇文章,前后有百位作者参与撰写,题材以书写当下中国农村为主。作者遍及国内大部分省份,所涉村庄也分布于全国各地。一篇文章一个点,百篇文章成画卷,大扫描,大写意,大纪实,笔法不同,宗旨相近,就是以一个个点,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共同汇聚为中国人当下的乡愁情结,为正在如火如荼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精神原动力,也因为此,文集以“美丽”做界定语,可见,无论从价值导向,还是美学趣味,都是高扬时代主旋律的。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农业文明传承的国度,乡愁情结可谓江河滔滔汪洋无际,从《诗经》《楚辞》,直到当下,无论诗词歌赋小说戏剧,还是日常言谈,表达乡愁情绪从来都是各种话语的显耀主题,可以说,凡乡村在处,无处无乡愁。乡愁从来都是怀旧的,伤感的,沉重的,也是温暖的,情绪状态表现各异,但其情感倾向和美学特征,总体指向为一个汉语词汇:美丽。

  乡愁是古已有之的,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域,哪个时代,如果说,大地上的庄稼牧群供养了人们的身体,那么,乡愁情绪滋养的是人们的精神情怀。乡愁最早获得学术命名时,却多少显得有些沉重。早在十七世纪,瑞士的一位医生在诊疗一些病患时,发现并总结了这一种病理特征,他将其界定为:乡愁。大意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是,再也无法回到故乡的恐惧。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乡愁定义为一种疾病,也符合基本事实。确实,乡愁是一种病,一种带有高贵感的怀乡病。人在离开故乡后,不由自主会怀恋故乡,因为故乡不仅有亲人,有熟悉的土地风物,更重要的是,故乡承载着自己最初的成长记忆,以现代西方哲学家乌纳穆诺的说法,记忆是一个人最主要的精神资源,这是确定自己是否存在的最重要的载体,记忆失去了,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这种记忆是苦难的,但也具有不可与他人交换的无上价值。至于再也无法回到故乡的恐惧,更是一种生命失去依靠以后的震荡情绪。在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古代,离开祖祖辈辈生存的田园,无异于自我放逐,就像一种植物由此地移栽于彼地以后那种适应新的水土的过程。而走出家园以后,何时能够再回家园,永远都是未知数,也许,此一别就是永别: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一朝离开故乡,千里万里远游,置身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山河悬隔,乡音乡风迥异,陌生感、孤独感、疏离感、无所归属感等情绪汇聚而成的恐惧感便会油然而生,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身似飘蓬,心如孤月,想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一种古老的情绪不仅会以强大的惯性延续下来,也会与时俱进,并且还会积淀为一种带有学习和传承功能的民族文化心理,凝结为一种民族文化共同体,看似无形,却牢不可破。也许,正是有着这种民族文化共同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劫难,却散而复聚,聚必更强。以个体而言,即便离家万里,也要落叶归根,或者认祖归宗,把那一腔乡愁写进族谱中,融入血液中。固然,古今乡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那种情怀却是一脉相承的: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才是文化力量的核心所在。

  我们已然来到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原有的乡村社会已大踏步迈向现代社会,固有的乡村社会构架、乡村道德、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每一个乡村,哪怕是号称偏远的乡村,已经全方位搭上了大时代的列车。乡村道路的修建和普及,使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通达每一个乡村的每家每户,现代通讯工具,又让每一个乡村的每个人,与城镇居民一样,在同一时间同享外界信息,桃花源式的乡村不复存在,遗世独立的愿望只能成为一厢情愿。时代在变,乡愁的底色也在变,乡村振兴的时代战略,拉近了城镇与乡村的距离,城镇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和人文成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是城镇化浪潮势不可挡,一面是乡村振兴的锣鼓重锤敲响,看起来这是相悖的方向,在实质上却是并行不悖的,既要城镇化,也要乡村振兴,城镇化为乡村振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乡村振兴为城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达的城镇,美丽的乡村,才是我们理想的家园。

  《美丽乡愁》中的各个篇章,聚焦点都在乡村,涉及到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当下乡村的生产生活以及人文状况,新农村的新风貌,如此等等,无不体现着编者和作者对乡村命运的一种责任担当和情感投入。但其情感重心,却不是站在传统乡村的立场上,为变化了的乡村奉献渔舟唱晚,而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新时代的新乡村勾画新的蓝图。其中,有对历史记忆的追溯,有对当下景象的留存,有对乡村未来风貌的畅想与期待,而百人一心,百篇一理,共同认可的理想的乡村应该是,有历史积淀的,有现实幸福的,有美丽观感的,所有乡村最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马步升)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49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