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立志与知行

发布时间:2021-04-01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近日,五集人文纪录片《王阳明》在中央电视台及网络平台播出。王守仁,号阳明,是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该片讲述王阳明早年立下圣人之志,并不断在中华文化海洋中遨游、汲取、求索的历史故事,展现其经历一次次彷徨、疑虑、挫折,始终坚持思考与实践,创立阳明心学并身体力行的人生脉络。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人物。他少年立志,十几岁读书时就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三十五岁时,王阳明因上疏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尽管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王阳明没有颓废,既修身又治学,受到百姓爱戴。这一时期,他对经典文化有了新的领悟,初创心学,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他在为青年学生制定的守则《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有志者事竟成,人只有拥有坚定的志向,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有奋斗的动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王阳明所说的立志,深蕴家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不仅为了成就自己,还是为了成就国家、成就天下,为天下苍生而立志。有志,还须践行。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前提,在历史上首先提出“知行合一”。知是指人的认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与我们今天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契合、相融通。“知行合一”的重点就是不仅要有“知”,尤其应当实践“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与“行”相统一、相促进,才是真理正道。

  古人哲思的智慧光芒,历经岁月磨洗,依然璀璨生辉。在更加认识到文化自信重要意义和作用的今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烙刻着中华印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被中华文化深深影响。今天,我们讲立志,青年要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今天,我们讲知行合一,依然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需要提高认识,更需要付诸行动,以新的思想认识推动实践,又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认识。今天,我们讲“心学”,重视心性修养,唤醒初心、涵养初心、坚守初心,始终知行合一地践行初心。

  泱泱五千年文明,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底气,也赋予中华儿女脚踏实地、远望未来的进取之心和宏阔视野。五千年文明给了我们鲜明的中国特色,也让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今天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然要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精华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充盈我们的精神动力。(冯秋深)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