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王邦瑞的家风

发布时间:2021-12-21 来源: 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勤俭持家,廉政兴邦;

  德厚博载,家业永旺;

  淡泊明志,志存高远;

  耕读传家,百善孝廉。

  这是宜阳县莲庄镇莲庄村王氏家训,每年春节,王氏后人都要举行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中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言行功德为后人敬仰效仿,于是便成了家风之源,经过代代相传,最终成为一个家族特有的道德风尚和精神追求。王氏家风家训的源头便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邦瑞。

  王邦瑞(1496年—1561年),字维贤,号凤泉,宜阳县莲庄镇人。王邦瑞出身寒微,但少有大志,勤勉自励,聪慧刚直。少年时曾上书河南府,呈《条陈平盗十四事》,深受知府器重。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广德州滁州、宾州知州,又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兵部尚书等要职。

  嘉靖初,王邦瑞任宁夏固原兵备副使,时乱匪李孟春等作乱当地。正当王邦瑞一心进行围剿时,却受到朝中奸党陷害,被捕入狱,后经三原知县张廷琛等周旋,才得以昭雪。王邦瑞复职,并很快平息叛匪。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邦瑞任宁夏巡抚。为防御胡虏,他提出18条意见,皇帝大喜,诏令依此执行。后屡次击退犯边胡虏,使地方秩序安定。其间,他还亲自实地踏查,主持兴修水利,引黄灌溉,造福一方。当地人民为纪念他,特建造王邦瑞铜像一座。

  明中期宦官掌权,政治腐败。王邦瑞冒死上疏,提出《兴革六事》,极力反对宦官掌握军政大权,受到皇帝的赞赏和采纳,当即解散十二团营,并规定以后宦官不得任监军,“百年之弊,一旦而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发生“庚戌之变”,蒙古入侵,兵进怀柔,兵部尚书丁汝夔执行严嵩“拒战自守”政策,兵败被杀。皇帝任王邦瑞为兵部尚书,他临危受命,将部队布置城外,严密组织,一举击退了鞑靼的进犯,保证了京师的安全。

  王邦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直接触及严嵩奸党的利益,因此屡受诬陷。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被革职除名,遣返原籍。后朝中忠臣志士联名上疏,“要戎政重振,非邦瑞不可”。明世宗也知他刚正耿介,遂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下诏令其官复原职。嘉靖四十年(1561年),王邦瑞卒于任。王邦瑞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少傅,谥曰襄毅,皇帝派人护送灵柩回乡安葬。

  王邦瑞为官四十年,以廉正有气节著称。一代名臣、内阁首辅徐阶评价他:“邦瑞严毅有执,器识甚伟,历官四十年,所至有建立,尤以廉节著云。”清朝重臣、杰出政治家张廷玉与他惺惺相惜:“王邦瑞抵抗权幸,踬而复起,郑晓谙悉掌故,博洽多闻,兼资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云。”

  王邦瑞为官清廉,治家有方。长子王正国,嘉靖庚戊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次子王正修,万历癸酉举人,曾任壶关知县,官声廉明;三子王亚直,贡生,曾任广平通判。孙王滋、王冲,曾孙王如揖等都曾为官。自王邦瑞起,子孙入仕为官者延续130余年,且多官声显著,这都受益于王邦瑞“耕读传家,廉政兴邦”的好家风。

  如今,洛河岸边,莲花山下,王邦瑞铜像巍然耸立。他头戴梁冠,身著长袍,手扶长剑,气概凛然。“严毅廉洁高德树家风,文韬武略雄才安社稷。”是挂在尚书故里的一副楹联,不仅展示了王氏后人对先祖的赞叹和敬仰,也彰显着河洛儿女对优良家风代代相传、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欣赏与向往。(宜阳县纪委监委 谷矿强)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0ad191737b744bc4a5b4c8d61161b39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