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节欲则安

发布时间:2022-03-19 来源: 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荀子•正名》上有言:“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人的欲望是去不掉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群书治要•政要论》上也说:“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意思是说修身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放纵欲望者危险,节制欲望者平安。所以,历代贤人志士无不把“节欲”作为修身正心的必修课,“节欲则安”便是成了从政者的箴言。

  节欲须要守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坚守内无妄思,方可保证外无妄动。元代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十分口渴,路边有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摘梨来吃,唯独许衡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劝他说:“世乱,此无主。”许衡回答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许衡之所以能坦然面对无主之梨的诱惑,是因为他心中有“主”,懂得坚守自己的本心,明白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节欲的道理,所以他克制住了吃梨解渴的口腹之欲。

  节欲须要克己。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其目的就是达到节欲之效;孟子提出的“养心莫过于寡欲”,其实质既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也是一种克己节欲之法。欲望人人有,但要保证欲望正当,使欲望不疯长、不染尘、不扭曲、不变质,这就需要克己的力量。明朝泰和有个典史叫曹鼐,有一次,他与抓获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贼在破庙里过夜,女贼多次以色相诱,曹鼐“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曹鼐之所以能节欲不纵,色难侵身,其根本原因不是他没有私欲,而是他善于克己之故。

  节欲须要崇俭。“俭者节欲,奢者放情。”“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崇俭节欲”的理念,他在肯定个人衣食住行的必要之欲的同时,强调不过度地消费。无数名垂青史的清官良吏,也始终践行着这一个传统美德:从晏子的乘弊车驾驽马到苏轼的房梁挂钱;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从焦裕禄为党员干部拟草的“十不准”到谷文昌节俭修海堤……事实告诉我们:为政清廉者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他们知道如何以一以贯之的崇俭观念和行动做到自觉节欲。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能省去许多无妄之事,这是至理。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牢记“节欲则安”,正心克己,崇俭戒奢,才能在各种“欲”前止步,守住官德,做到一点一滴不苟且,一言一行不放纵,不为欲秽,不为欲害。(连韶光 王海林)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0b19c16821654f6abce35d52887c30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