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字:写字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修炼,一种情感寄托

发布时间:2022-06-08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5-16字.png

  【小识】

  《说文解字》:“字,乳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与鸟生子曰乳。” "字"字的本义是生育,它与文字的“字”有没有关系呢?

  《说文解字叙》说得清楚:“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可见“文”和“字”是有区别的,后人概括为“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简而言之,“字”从“文”来,“字”就是“文”所生的孩子。所以,表示生育的“字”,就自然而然地引申为文字的“字”了。

  识字,是启蒙的开始,写字,则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意义:能写一笔好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水平的体现;再进一步,如果能写一手好书法,则会被视为一种艺术修养。苏轼、黄庭坚,既是宋词代表人物,也是宋代书法代表人物,词如其人,人如其字,所以成为中国文人的偶像。

  欧阳修晚年习字时,曾随手写下几十个字:“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苏轼也为此写了几十个字的跋语:“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信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画,皆有自然绝人之姿,信天下之奇迹也。”可见,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其书法也足可称家。

  欧阳修自称“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却又说“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可见,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修炼,一种情感寄托。“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这才是对写字的基本态度,对书法的真正理解。

  “书”是“字”的艺术,也可以视为“字”所生的孩子。写了几天字,就以书法家自居,就想换几个钱,对“字”来说是一种浅陋,对“书”来说则是一种轻薄。(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77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