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之:要读经典,就必须以虔诚之心面对“之”字

发布时间:2022-06-15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6-12之.png

  【小识】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准备拓展东京外城时,由大臣赵普陪同,亲自到朱雀门现场规划。太祖见城门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于是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 ’,须著‘之’字安用?”赵普回答说:“之是个语助词。”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说文解字》:“之,出也。”本为动词,像草木从地面初生的样子,假借而为语助词。“朱雀之门”完全可以写作“朱雀门”,在中间插一个“之”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凑足音节。

  “之”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当然并非全是虚词。《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两个“之”字,一虚一实。“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两个“之”字,各有实指。据杨伯峻先生统计,《论语》中,“之”字共出现596次,其中代词308次,动词6次,助词282次。这也提醒我们,要读经典,就必须以虔诚之心面对这个“之”字。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的常用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尤其是所谓“四六句”,如果没有这几个字,不知道要难倒多少人。

  在白话文中,它们已经有了各自的替身。如果仍然“之乎者也”不离口,尤其是文白夹杂,那就是故弄玄虚了。所以,鲁迅写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们,仅仅会用“之乎者也”,距离“文化人”还远着呢。

  罗大佑唱过一首有趣的歌叫《之乎者也》。第一段有:“知之为知之,在乎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孔老夫子也。”第二段有:“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第三段有:“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虽类于文字游戏,但并不是有口无心。(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82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