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十年读书

发布时间:2022-06-18 来源: 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十年读书”是一个成语,意指长期努力于学业。成语典故最早源自《宋书·沈攸之传》,其中说道:“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后来《读书训》《读书止观录》《传家宝》等皆转引此,足见共鸣之深,流传之广。

  沈攸之活动于南朝刘宋年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从卒伍成长成名将。他早年四处征战,无暇也无心读书,晚年离开沙场,想在读史书中平复自己,越读越有味,反观自己走过的人生,便有了“恨不十年读书”的一声长叹!“风尘自古多胶扰,悔不十年且读书”,“已知穷达无非命,悔不当年早读书”,后来诗人用此故事入诗,仿佛在助其叹息。

  年轻时血气方刚,定力不足,人们在各种诱惑中弃书不观,浮光掠影,甚至侥幸认为,不读书也罢,成功路总是有千万条。待到经过岁月风浪的惊涛拍岸,终有一天心生空洞,“觉今是而昨非”,急切要亲近书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气恼恼地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正是在此种情境下,谜语专家吴钰将自己的书房更名为“悔不读书斋”,藏书家鱼元傅为自己刻了一方“悔不十年读书”的印章。

  人生苦短,什么事都要趁早,读书也一样。清代陈其德有《趁早歌》,其中有句:“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精力本易衰,光阴如电扫。”年轻的时候,身体最好,记忆力强,敏感度高,若黑发知勤学,沉下心去,把根扎深,未来自然会叶茂枝壮,气象万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的切身体会可谓意味深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中的反面抒写,可谓振聋发聩。少年多主动,老年少被动,回转头来看,大规律莫过于此。

  《论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无非明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晚可以悔,但终究是不可弃。“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这一“劝”如醇酒,一口饮下去,驱颓唐,长精神。活到老,读到老,学到老,是君子天行健的应有之义。即便老学不如少年的“日出之阳”和壮年的“日中之光”,但终究尚有“炳烛之明”,没有理由不珍惜这生命之光。陈瓒年逾九十,犹勤笔砚;苏洵老而好学,晚年仍教子读书。他们是夕阳红中绚丽的色彩,是银发一族的无声榜样。读书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到他们血液中去了。

  其实,读书不只是求道和应用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求。“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世上知己难求,书中卷卷相逢。惆怅落魄时,书不正是暖心的慰藉么?打开一本书,便是跨越古今的对话。明代陈继儒尝言:“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亲切如此,善哉斯言。

  人生代代无穷已,赖有诗书慰寂寥。无论老少,让我们此刻拿起书本吧,来与知音进行一场愉快对话。在满屋书香中,分明听到一个声音:至乐,莫如读书。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206/t20220617_750090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两个文具盒

下一篇:一箸能生两眼明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