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淮海战役: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大决战。作为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60万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击败有着优势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统计,参与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民工总数达543万人,相当于每个战斗员身后有9个民工在保障。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搞好战略预置

  淮海战役规模巨大,地域广阔,参战兵力众多,地理环境复杂,作战方式多样多变,战役进程转换迅速,后勤保障任务艰巨而繁重。毛泽东对此极其重视,早在1948年9月28日的电报中就指出:“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为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军委派后勤部长杨立三协助华野和中野相关部门开展后勤支前工作,不仅各中央局成立了总的支前领导机构,而且各级都成立了相应的支前组织:专区成立了支前支队,县成立了支前大队,区成立了支前中队,乡成立了支前分队,村成立了支前小队,这为后勤支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为紧前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各支前组织鲜明提出了“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相关部门迅速布置了以战场为中心的运输供应网,设立了许多粮站、兵站、民工站,大力抢修公路、桥梁、电话线路等基础设施,对筹集军粮、储备弹药、民力调集、物资运输、战场救护和伤员后送等后勤工作作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对大兵团集中一个战场及与友邻部队并肩作战会遇到的各部队不同供给关系、供给标准的物资补给等后勤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战役前夕,仅华东地区就动员了随军民工及二线民工60余万人,建立了六纵三横共9条民运线,抢运了1.8亿斤粮食到战场附近,完成了全部冬衣及50万双鞋子等供应任务,为战役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

  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是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淮海战役中,前线参战将士加上随军民工达150多万人,仅每天消耗的粮食、马料就有500多万斤。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大量物资如何运到前线?淮海战役前,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表现出极高的革命热情。人民群众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送什么”“倾家荡产也要支援淮海战役”等极具感召力的口号。在各支前领导机构的组织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以赴支援人民子弟兵。后方群众日夜不停地筹集粮草,碾米磨面,加工军粮,赶做军鞋、军衣,还有大量的后备兵团,随时准备转入主力部队。

  运输线上,人如潮涌,川流不息,吱吱呀呀的小推车,一个追着一个向囤粮点、兵站和战场飞驰。“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带领小车队风餐露宿、昼夜兼程,跑遍了几乎整个战场。他随身带了一根一米多长的小竹竿,每到一地便把地名用针刻在上面,竹竿上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总行程长达5000余里。“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疼痛难忍,仍咬紧牙关、拄着木棍坚持转运伤员8趟,往返300余公里。整个淮海战役,动员了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共543万人,为参战部队的9倍,出动了大小推车88.1万余辆,向前线共运送约9.6亿斤粮食、1460万斤弹药和大量其他军需物资,转运伤员11万人,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后勤保障任务。后方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不仅在物质上使前线部队得到充分的供给,而且在精神上也激发了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的革命斗志。

  围绕作战,聚焦任务,创新拓展保障方式

  在战役第一阶段后期,随着战役的胜利进行,国民党军大量败逃,人民解放军实施追击作战,行军速度大大加快,囤粮点、兵站和医院常常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运输线大大拉长,随军运送物资的民工、车辆和挑子很难追上急行军的部队,这就造成了前后脱节的现象。这一时期后勤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后方的衣服、弹药、粮食等各种物资一时运不上去,前方的伤员又不能及时转运下来,后方各种物资堆积如山,前方却缺衣、缺弹、缺粮,有的部队甚至在短期内一天只能吃到一两顿菜稀饭。

  针对当时的战场形势和任务,人民解放军紧急调整后勤部署,积极创新拓展保障方式:迅速增设多处粮站、兵站和转运站,加速向战区运送战役储备粮,要求各粮站必须囤积部队5天所需要的粮食。由地方支前机关派出人员在战区附近积极组织现地筹措,以保障部队急需,缓解燃眉之急。许多群众主动将粮食拿出来,有的说:“解放军流血牺牲为着我们,我们献点粮食算得了啥!”采取分段运送和直接运送相结合的办法,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粮食迅速抢运到一线部队。当时负责紧急赶运11万斤白面的莒南县运输团,从山东到江苏、安徽千里跋涉,自带的口粮全部吃光了,可还是没有追上部队,但他们没有动用车上的一撮面粉,忍着饥饿坚持追赶,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赶修了公路、桥梁,组织了运河水路运输和汽车陆路运输,在广大山岭、平原和河道水网地区新开辟了多条运输线。徐州解放后,抢修了由济南到徐州的铁路线,大批粮食、弹药、物资通过铁路直接运往前线,运输的紧张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要弹有弹、要粮有粮,做好瓦解敌军工作

  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由于战线迅速西移、战局不断扩大,前后方距离拉远、运输线拉长,参战兵力和支前力量多元集中,再加上天降大雪、气候恶劣,后勤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华东、中原、华北三区在徐州召开联合支前会议,协商联合支前具体方案,讨论粮食、民工、交通和货币币值统一等四大问题,明确部队元旦、春节供应等要求,各地区支前工作更加协调统一、步调一致。第三阶段初期,为麻痹并稳住傅作义集团,配合进行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一线部队奉命在两个星期内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军事进攻,主要对包围的敌人开展瓦解敌军的政治攻势。

  经过细致周密的工作,人民解放军一线阵地要弹有弹、要粮有粮,每名指战员还收到一份经中央批准慰劳的年礼:一斤猪肉、五盒香烟,同时收到后方人民送来的装有军鞋、花生、红枣、慰问信等的慰问袋,可谓物资充裕、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此时,淮海大地连降大雪,严寒和饥饿使近在咫尺的国民党陷入混乱和绝望之中,一切可以吃的、烧的东西全部吃光了、烧光了,敌人内部经常会为抢夺一块大饼而发生火并,被冻死、饿死、打死的厄运时刻威胁着他们,可谓弹尽粮绝、山穷水尽、士气颓废。在凛冽彻骨的寒风中,人民解放军频频向敌人阵地喊话:“国民党军兄弟们,过来吧!解放军宽待俘虏!大米饭、白馒头尽你们吃饱!”就这样,我们的大米饭、白馒头也成了打击敌人的武器,伴随着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深深渗透到敌人的内心。成批饥寒交迫的国民党兵纷纷弃暗投明,奔向我军阵地,在前后20天内,主动投诚者多达1.4万余人,足有两个师的兵力。

  

  责任编辑:姚远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20621/700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