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观点 > 正文

云浮新兴:厚植人才创新支撑 激活融湾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促进产业加快发展;邀请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校专家带着科研项目和最新技术造访;吸引各地企业和创新团队前来谈合作、投项目;对接外出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圆梦起航……新兴县坚持外引内育,吸引一批批高层次优秀人才相继“叩门”,为破解人才紧缺难题提交优秀答卷,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融湾发展的第一要素。为破解创新发展的“人才密码”,新兴县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从引才、用才、育才、惜才方面下功夫,努力拓伸产业人才链条,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汇聚禅都,谱写人才引育与创新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共促的新篇章。

  政策引领

  构建党管人才服务体系

  新兴县坚持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和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对标大湾区人才政策,坚持打特色牌、环境牌、服务牌,以机制和政策的后发优势提升人才引育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新兴县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面压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工作联络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打造“贴心”“温心”“舒心”“暖心”的人才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新兴县落实县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制度,相继开展人才专项调研走访。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新兴县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新兴县柔性引才暂行办法》《新兴县实施人才回乡计划的指导意见》等人才扶持政策,渐成系统,落地成规,激励扶持紧缺优秀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贴、津贴共计2200多万元,奖补高层次人才374名。

  与此同时,新兴县加强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人才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刚性约束,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给2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新兴人才礼遇卡,帮助解决78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统筹安排66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

  刚柔并济

  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引才聚才。新兴县积极探索“刚柔并济”的引才思路,开辟引才“绿色通道”。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新兴县采取“项目+人才”模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医院、教育等单位的技术(师资)力量不足等难题,吸引科研院校团队到新兴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新签约引进一系列项目。

  实施重点工程引进领军人才,新兴县牵头开展“不锈钢餐厨具产业人才‘百人’计划”“畜禽健康养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积极指导企业引进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年来,全县有1个项目、1个团队和10多名人才入选省级以上人才扶持项目,其中有3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引导企业引进日本东京大学海归博士李凌瀚,牵头组建了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促进不锈钢制品产业升级发展。

  聚焦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新兴县指导县内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培养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及团队,形成了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的良好局面。如温氏股份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校企全面合作关系,柔性引进大批专家教授到企业工作。引进吴珍芳团队着力为养猪产业打造“中国芯”,其主持完成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有关成果转化为年产值达300多亿元,带动合作农户增收100多亿元。

  新兴县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全县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提高。近五年,全县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50多人。目前,登记在库的各类专家人才共30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0人、硕士研究生883人、海归高层次人才52人、正高职称31人、副高职称671人,聘请高校教授、院所专家40多人担任顾问。

  筑巢搭台

  建好用才留才平台驿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启,新兴县产业再遇发展新机。作为六祖故里,新兴县已成为各地人才和商家青睐的热土。新兴县注重“筑巢引凤”、搭台留才,吸引各地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新兴县依托县创新中心,以市县共建方式建成云浮市人才驿站。充分发挥人才驿站集聚效应,靶向柔性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让先进技术服务新兴创新发展。驿站建站以来共签约进站专家375人,进驻团队59支。人才驿站两次获得省考核优秀等次。

  新兴县积极发挥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全县共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6个,建立国家工程中心1家、省工程中心15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省大型企业研究院1家、创新平台27个。近10年来,有1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级科学技术奖。

  人才引进来,更要用起来。新兴县把引进人才作为党政机关领导的重要来源,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给位子,促进优秀人才在使用中发挥作用、成长成熟。1名高层次人才和多名曾任大学生村官或“三支一扶”的干部进入新一届镇级领导班子。坚持县内培训与县外提升相结合、政府主办与企业自办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提升渠道。如将温氏旧总部改建为温氏学院,在人才驿站建立培训中心,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人才培训班,有效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近五年全县共开展人才专项培训50多期,培训各类人才4000多人次。

  外引内育

  强化镇域发展人才支撑

  2021年12月16日,新兴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县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成功打通联系服务人才、传达人才政策到乡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标志着新兴县人才服务阵地从城镇延伸至乡村,更直接有效地帮助解决基层人才、技术短缺等难题。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新兴县以“育木成林”之心聚才育才,组织各类专业人才下沉基层一线,手把手教技术,点对点抓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本土人才队伍,为镇域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聚焦基层急需引导人才“上山下乡”,近年来为镇级引进高层次人才30多人,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200多人,并把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招录岗位向乡镇倾斜,充实基层力量。

  该县还围绕县内特色产业对接引进专家学者,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发展速度。如对接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推动全县优质茶叶种植推广,带动村民增收逾1000多万元。

  针对回乡人才普遍反映的问题,出台人才回乡创业项目补贴、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扶持政策,评定出10家人才回乡示范基地、一批乡村创业好青年,给予首批18名优秀回乡创业人才贷款贴息扶持,带动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在2021年村级换届中,有123名回乡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9人。

  同时,推动“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落地见效,培养一批农村技术人才。天堂镇朱所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回“亚洲十大名厨”李少胜建设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推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和行业有机融合。

  下一步,新兴县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领导,以更高的站位谋划人才工作、以更优的政策培养引进人才、以更实的举措关心关爱人才成长,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强县,为新兴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关

  人才工作亮点纷呈

  获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

  近年来,新兴县全力探索建设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发展环境在对标接轨中积极优化,科技创新在强力人才支撑中显著提升,镇村面貌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焕然一新。凭借着建设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的有益探索,新兴县荣获“2021年度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市”奖。

  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新兴县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抓实抓好人才振兴这个关键,讲感情、给政策,出实招、优服务,建立完善“引育用储服”工作机制,让本土人才在外想回来、回来有平台、回乡能发展。近3年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多名,基层紧缺人才近200名,吸引3000多人回乡创业就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新兴县《完善“引育用储服”链条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入选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评选优秀案例奖。

  全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温氏股份联合CCTV《品牌责任》栏目和乡村品牌振兴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大型公益行动——“让爸爸回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想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士以及立志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经济的有志之士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公司+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千家万户脱贫致富,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养殖总效益超500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750人,帮扶范围遍及18个省。温氏股份《深耕农村“根据地”铺平回乡创业路》入选全省人才工作创新实践案例。

  全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新兴县探索通过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带动,让乡村“头雁”提升带动力,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头雁”配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新兴方案”。新兴县《建强农村“头雁”聚才集智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人才驿站两次获得省考核优秀等次

  新兴县立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县共建方式建设云浮市人才驿站,于2017年底通过省委组织部的考核验收,成为全省唯一主站设在非城区的市级人才驿站。驿站建站以来共签约进站专家375人,进驻团队59支。人才驿站两次获得省考核优秀等次。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rcgz/cxsj/content/post_144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