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抓创新不问“出身”

发布时间:2022-06-29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鼓舞着广大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需在实践中将抓创新不问“出身”落到实处。

  一是要切实发挥企业这个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需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日益凸显,靠单打独斗难有大作为,必须紧紧依靠团队力量,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相比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的市场需求十分敏感,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诉求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同,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领军企业引领构建创新联合体。

  具体来看,要注重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公办科研院所、公办高校等原始创新策源地、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又要注重发挥民营企业、民办科研院所、民办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作用,用好其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等优势,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在科技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巨大潜能。同时,不论是中央企业中的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等,还是地方和区域的创新主体,都应有机会各展所长、公平参与。既要充分发挥大型创新主体集成创新能力强大、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优势,又要立足中小微创新主体量大面广、灵活应变的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二是要着力发挥人的重要作用。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要发挥好现有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对此,需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全方位集聚各类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源泉。

  具体来看,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创造,不论学历和资历高低,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既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又要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大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一流创新团队,推动形成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既要培养战略科学家,又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具有成为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重视激发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和活力,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从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研基金等方面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三是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深化改革是关键。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完善科技创新点火系,让科技创新的动能更加强劲、动力更加澎湃。

  具体来看,要破除现有的一些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不论资历、不设门槛的开放的创新生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可以各展其能、各尽其才,让广大人民群众无穷的创新创造活力得以充分激发,让全社会的创新源泉得以充分涌流,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要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让所有有想法、有担当、有能力、有实力的创新主体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要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育和使用机制,做好识才、育才、用才工作,需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抓紧解决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以是否能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谋福利为标准。要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组织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新主体有用武之地。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629/705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