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擦亮“红色”文化名片 赋能“绿色”融合发展
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依托独有的红色文化、区位优势,深入践行“党建引领、旅游带动”发展理念,通过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开发红色旅游,采取“创新+人才+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用红色文化做“画笔”,绘出绿色旅游的新时代“画卷”,擦亮将军故里“金字”招牌,引导党员群众将红色精神实践于乡村振兴。
一、创新导向,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株木岗村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激活红色文化元素,让浓缩在历史中的使命情怀、沉淀在岁月中的革命意志、沉睡在革命热土上的红色遗址,活过来、燃起来、传开来。
一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结合三官寺土家族乡建设乡村旅游重镇和株木岗村构建“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美丽靓村、特色强村”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依托袁任远故居,株木岗村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开展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发展集红色文旅、红色演艺、乡村体验、休闲运动、田园生活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党性锻炼基地。自筹资金107万元,对袁任远故居(红二·六方面军团扩红旧址)在原址进行修缮,并对故居内文物陈列设计精细化布展,清晰生动地展示了袁任远千里寻党、百色起义、父子长征的革命征程,打造了一座集古代建筑与文物陈列为一体的地方性“红色文化博物馆”,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在此开展党性锻炼,每年参观人数达2万人次,共接待党员教育有关班次(期)200余次。
三是设计精品党性课程。通过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县宣讲团讲师、袁任远后人、阳戏表演艺术家、乡村干部等,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研究开发党性课程6堂,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建设;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专题红色精神讲解、袁氏后人故事讲述等课程再现革命情景,通过原创红色歌曲学唱、忆苦思甜劳动实践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和锻炼团队精神;运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袁任远一家“夫妻长征、父子长征、两代将星、三代共产党人、全家革命”的革命故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党员群众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二、人才把向,发扬红色文化精神
株木岗村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制定红色文化人才发展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培养红色文化管理人才、传播人才与技术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主力军。
一是组建红色文化队伍。通过外联内培的方式,组建一支超过30人由村干部、党员组长、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等组成的专(兼)职红色文化队伍,负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感人故事,搜集整理重要史料,形成书籍、音频、视频等系列鲜活资料,积极有效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营造向革命先烈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是开展红色先锋教育。株木岗村秉承袁老精神,村党支部多次举办党性教育和精神宣讲,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不仅破除陈规陋习,更“约”出了文明乡风,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袁老精神入户、入脑、入心,培养后代的爱国之情,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红色精神实践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为实现本村发展目标不断添砖加瓦。
三是感召人才返乡创业。通过一系列“引进来、留下来、扎住根”的人才培养措施,吸引了大批人才回乡创业,致富能手先后建成了12家客栈和家庭旅馆,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在外创业青年回乡租用村集体多余房建成村游客服务中心(五柳庄),引进张家界鸿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水果采摘园。
三、发展定向,打造“红绿”融合品牌
株木岗村深刻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发展“红色文化+绿色旅游”复合型产业。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充分发扬袁任远老前辈使命担当和开拓奋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近年来,共筹资上千万元配套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高标准新建村旅游大道1公里,硬化村道1.2公里,组道1.8公里,亮化村道1.5公里,建成60千瓦光伏发电站,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铺设管网3.5公里,改造化肥池200多个,新建公共厕所5个,并投资近150万元对服务中心和周边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开发乡村旅游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以提升村容为基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控违治违工作,积极创建市级示范点,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生态环境维护岗”模范带头作用,改变村“脏、乱、差”形象,如今村内风景优美,山林、平地、河流、民居层叠分明,清澈的索水河绕村而过,河堤一排百年柳树郁郁苍苍、蔚然成林,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是发挥经济辐射效应。以袁任远故居为中心,打造“村企联建,景民合一”的合作模式,周边先后引进“黑骏马文化部落”“张家界圆梦低空飞行”“张家界悬崖花开越野运动房车营地”等旅游项目,以土地入股、管理分红等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让游客不仅能来村瞻仰革命先烈,还能在村多处游玩,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类项目,成为大湘西“峰林峡谷”精品旅游线路村之一,真正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创造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实现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6/29/138209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