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廉风采 > 正文

先祖以“四知”拒金 后世以“清廉”立村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2019年初,永康市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撤销了芝英镇前山杨上、前山杨下、郭段、继绪塘村等4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四知村村民委员会,村办公地址设在前山杨下自然村。

  “四知”,不仅表示“四村合之”的意思,而且还与前山杨上、下自然村始祖“关西夫子”杨震有关。杨震是东汉名儒,“畏四知而辞金”的故事塑造了他清官廉吏的形象,为后世所称颂。四知村名,正是继承和弘扬了这份优秀的清廉文化。

  “四知先生”杨震的拒金故事

  杨震(59-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才学过人,为官正直,廉洁奉公。他少年时代就很好学,博览群书,当时人尊称他为“关西夫子”。他教书育人20多年,50岁始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

  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县令。一天,王密听说杨震赴任东莱(郡治在今山东黄县东)太守,路过昌邑,为报答当年的提携之情,亲赴郊外迎接恩师,两人聊得非常投机。

  夜深了,王密捎上一个盒子,又去拜会杨震,说道:“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

  杨震见状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看中的人也会如此,沉痛地说:“我知故人,而故人不知我呀!以前我知道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荐你。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报答是为国效力,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而不是送给我什么东西。”

  王密打开盒子,仍然劝说道:“我知道大人爱惜羽毛,一世清名不可以受损,所以才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送过来。这是10斤黄金,不会有人知道的,您就收下吧!”

  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看到恩师动怒,听到这“四知”后十分惭愧,只好把金子带了回去。

  后来,杨震不断转任升迁,每到一地都清正廉明,不接受任何私人请托。他言传身教,其子孙也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些产业,不能亏了子孙,杨震说:“你们搞错了,我并不爱惜钱财。我要让后世人说我的后代是清官的后代,我要把这个赞誉留给他们,这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也是时常挂在中国人嘴上的一句话,这是我国“君子不欺暗室”的传统美德,而树立这个美德的就是永康杨氏的上祖杨震。杨震以“四知”拒金,后人称他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用“四知金”“暮夜金”“报杨金”“故吏金”等代表非义之赠。

  杨氏后裔以“四知”美德立村

  据了解,永康杨氏主要分布在舟山镇(高下杨一带)、芝英镇、石柱镇、花街镇、方岩镇,以及永康城区。自古以来,杨震的子孙后代继承祖先的遗训,以“四知”为荣,一直把“四知”美德作为发家立业之本,不断积累和弘扬这份宝贵的遗产。

  前山杨上、下自然村建村始祖杨万明,曾任永康知县。他在任时,以先祖杨震为榜样,生活非常简朴,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杨万明致仕后举家从永康县城西隅迁居至前山杨。定居后,他专门到城里请来老师给子孙授课,讲先祖“四知先生”的故事。后来,老师的后代也定居于此,成了该村村民。“四知”文化,自建村伊始就一直牢牢地扎根在这块沃土上。如今,永康四知村建有杨震塑像、四知亭、万明公园、四知文化墙等,清廉文化成为四知村的一块精神高地和道德高地。

  

  

  金华与“四知”有关的村还有不少。《永康县地名志》记载了花街镇杨公村村名的来历:元末明初,有始祖杨震公为官清正,子孙为了纪念他,故取村名为“杨公”,即以杨震姓氏为村名。诸如此类的杨氏后裔村,还有杨公桥村、杨官村等。还有的把杨震的“四知”作为堂号,如永康西溪镇楼山坑村的杨氏“四知堂”。这些村名的不断涌现,都说明了永康杨氏后裔对先祖“四知先生”的推崇。

  有意思的是,在永康与武义交界处的杨家村,古时曾出过一位杨老爷,廉洁奉公,仿效先祖杨震的言行如复制一般。

  有一次,有两户人家打官司。一家穷,一家富,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富家输,穷家赢。这个穷人非常感恩,备了些礼物,连夜送到杨老爷家。

  老爷问:“你为什么要给我送礼物?”

  穷人答:“老爷啊,俗话讲‘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想不到我这个穷人也会打赢官司。我对您仅仅是感恩而已,这点小礼不成敬意。”

  老爷说:“本官从来不收礼,恐怕你还不知道吧?”

  穷人说:“老爷啊,我送薄礼是在审案之后,这不能算是贿赂你的那种礼吧!”

  老爷说:“这样也不能收!我身为父母官,应爱民如子,怎能收礼?是礼就不能收。”

  最后,穷人说:“老爷啊,我晚上来到您家,没有任何人看见,不会有人知道的,也不会影响您的声誉,您就放心收下吧!”

  老爷正色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上有天知,下有地知,这里还有你知、我知,这不是‘四知’吗?怎么说不会有人知道呢?”杨老爷的一番话说得来人无言以对,只得告辞而去。

  后来,当地百姓都叫他“四知老爷”,杨家村的子孙还给这位杨老爷建造了一座祠堂,厅堂名“四知堂”。“正直做人,清白传家”,无论走到哪里,杨氏后裔将“四知先生”的古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