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廉风采 > 正文

分水王氏——书香延绵清廉风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 作者: 浏览量:0

  在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上,有个久负盛名的家族——分水王氏。历代崇文重教,科名鼎盛,人才辈出,书香绵延,家风远扬。分水镇武盛村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王家坊故居和王氏学堂,以传承“崇文重教、赤胆忠心、廉洁奉公”的优良家风。

  

  

  王家坊故居

  

  

  王家坊故居内景

  中正不阿的谏臣王缙

  《光绪分水县志·卷八人物志》载:“王缙,字子云,崇宁进士。”王缙为东晋丞相王导后裔,官曾达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谏。王缙为官期间,向朝廷提出“正纲纪、严法守、明赏罚、立军政、广储蓄、厚风俗”六事建议,提出“禁科役、免谷税”等赈灾措施,很受朝廷重视。王缙任言官多年,做到知无不言。他常说:人才难得,特别是国家多事之秋,更要爱惜人才。所以虽身居言官,不专事弹劾,惟论社稷安危大计,以启悟君心。宋高宗称其中正不阿,是个谏臣。后来,王缙遭人诬劾,连坐落职,并得罪了秦桧,被罢免知州职,管台州崇道观。王缙乞休归家后,怡然自乐近20年,年八十七而卒,朝廷赐三品服。临终,王缙对家人说,生平未做亏心事,死而无憾。

  

  忠义之士王氏三兄弟

  分水王氏自王缙之后族人开始兴盛,在宋代共有16位分水王氏中了进士。王缙六世孙王梦声在元初因出任昆山州学正而定居江苏太仓,其后代发展成横跨明清的衣冠诗书望族——太仓王氏家族。明代中期的文坛盟主、史学巨擘王世贞即为王梦声的第八代世孙。苏州派王氏族人,历来遵崇王梦声的祖籍乡情,不忘分水之恩源。

  到了清咸丰年间,分水王氏有王椿煜、王椿耀、王椿荣三兄弟,皆为忠义之士,均卒于率团民抵御扰贼的战事中。其中,王椿煜,号筍崖,道光乙酉拔贡,为王家坊父亲。王椿煜在御贼阵亡之前写了首诗:“战鼓鼕鼕动地来,剑头腥血淬尘埃。百年心事何人识,天下青山骨可埋。”王椿煜生前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参与编纂《道光分水县志》,王家坊也参与了县志的校缮工作。

  

  “典衣治丧”的县官王家坊

  王家坊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拔贡选任山西知县,之后署理了10个县。王家坊虽然一直在知县位置上不曾得到提拔,然而官不在大,却因其勤政清廉载入史册。

  光绪初,三晋大旱,朝廷发放钱粮赈灾。那时王家坊代理潞城知县(今山西潞城县),他按户赈给,十分公平,并大力推行凿井、种薯等救灾措施。上面极为赏识,下令各州向王家坊学习。后任高平知县(今山西高平县),当地百姓为沉重赋役所困扰,生活十分凄苦,逃捐抗粮事件时常发生。王家坊据实向上陈述,请求豁免农户钱粮。并重新制定税赋征收办法,减轻百姓负担,使百姓处境有所改善。

  山西宁武,原系故卫所,雍正初改置为县,历经150余年,一直未编县志。王家坊到宁武任知县后,组织力量,旁搜博采,创编新志十卷。在天镇知县任内,他革除陋规,淘汰冗员,发展农桑,勤政为民。为民的官往往都是清官,王家坊就是这样一个清官。以至于父亲终老时,王家坊回分水奔丧,《光绪分水县志》记载他“行囊萧然,身无余资,只得典衣治丧”。

  

  

  光绪《分水县志》

  光绪十九年(1893)秋,分水境内遭受洪灾,王家坊守孝在家,应县令刘亹之请,协助救灾事宜。在发放救灾粮款时,依据受灾实际,做到不漏发、不滥发,得到当地百姓称赞。不久,王家坊卒于家中。王家坊著有《吾馨斋文集》、《学仕录》、《退思录》、《左氏兵略》等10余种书,因无资付印,最后没有付刊。《光绪分水县志》存有王家坊的《登玉华山》《过宝丰里蔺相如墓》《吊严州太守李大瀛》三首诗。其中在《吊严州太守李大瀛》诗中道:“东望子陵台,西望皋羽茔。阵云厌惨淡,石破天为惊。九京如可作,忠节二难并。名与钓台寿,心同江水清。”王家坊诗中所赞扬的李大瀛为清朝咸丰年间的严州知府,在太平军攻克严州城时逃到七里泷严子陵钓台,题了一首《绝命诗》于山壁便投江自尽。王家坊为李大瀛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赞扬他“名与钓台寿,心同江水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一生清廉的心迹。

  (杭州市纪委市监委)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