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学习方式创新带来学习效果提升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的百年历史所熔铸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优势。与世界其他政党相比,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勤学习、善学习,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学习方式存在着不适应进一步提升理论学习效果的问题。为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追求最佳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式成为亟须加强的重要方面。

  一些地方的党员学习活动主要局限在学习研讨、个人自学、赴教育基地参观开展党性教育、理论宣讲、举办培训班等途径进行,还是停留在相对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式和自学的层面。虽然这种学习方式是开展学习的必要形式,但是容易造成学习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序化,长期沿用这类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不免会出现风格上单一、形式上单调、内容上单薄的问题,造成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的局面,不利于充分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也被称为“装潢式”“功利式”的学习,不容易学到知识当中的精髓要义,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创新学习方式,就必须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领导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一些学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深刻把握。而新兴的全媒体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够将理论性的学习内容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方法展示和呈现出来。因此,需要充分地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载体和技术,开发和建设一批党建网站,将党课引到线上来,如开设“党员之家”“红色在线”“数字党建”等专栏,为党员提供在线学习和培训,提升党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增强教育引导作用。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微课程方便党员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党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摆脱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不断提高党课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创新学习方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口,让党课师资流动起来。一方面,由于农村党员人数多、分布散、流动性大、生产繁忙等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理论水平,以及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一名农民群众,很多地方采取由机关支部书记、党校教师等人员组成的政策理论宣讲团以“流动党课”的形式,把党课课堂搬到农村一线,借助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让农民党员、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党课、学技术、受教育,从而提升思想觉悟和致富本领,打通了基层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以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向农村党员、群众宣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基层先进人物和事迹,作为好的素材将其纳入宣讲内容中。例如,聘请优秀村支部的带头人作为宣讲团成员,将带领村民致富的经验作为教学案例,实现党课师资双向交流互动。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下,可以使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相互学习,使得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延伸,提升学习效果。

  创新学习方式,在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追求的高境界,这一方式比教条式的教育方式更具效果。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感染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它对于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积极作用以及潜在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活动所难以替代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不断创新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有的地方以“艺术党课”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党课脉络为主、实景演出为辅,将红色文化与党的历史有机融合,用文艺作品说话、让文艺作品发声,增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沉浸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艺术的熏陶中接受全方位的精神洗礼。还有的地方为突出党员的视觉感受,全面推行“情景互动党课”,以身边事、身边人为题材编排了多部情景剧,通过叙事点评、交流体会、辩论研讨等形式,帮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些新方式采用音乐、舞蹈、情景剧、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搬上舞台,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歌颂了党的伟大成就。同时,充分发挥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引领作用,用红色作品和红色文化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这就比原来那种比较呆板、灌输式的做法,更加活跃,形式也为群众喜闻乐见。

  创新学习方式,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强理论素养。一方面,理论的魅力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只有将其用于指导实践,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如果学习理论只学不用,即使“学富五车”,不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也只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由于客观实际总是不断变化的,理论一旦脱离客观实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领导干部要善于分析实际、尊重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创新工作理念,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真正增强理论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现象,端正态度,杜绝学习走过场、装样子,克服理论和实践脱钩问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在学中思、在做中学。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不管是学习者还是学习活动组织者,都要树立学习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第一本领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学习方式,让学习成为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提升学习效果,以此增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本领。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808/7279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