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 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六个专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系统阐释和科学回答。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共同富裕只有在坚持发展中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包含“共同”和“富裕”两个关键词。其中,“富裕”的前提是发展,要求把“蛋糕”做大做好;“共同”体现公平,要求把“蛋糕”切好分好。就现实国情而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以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做好作为重要任务。一方面,要把经济总量的“蛋糕”持续做大做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一定速度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明显提升,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增加居民收入和高质量民生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把经济的“蛋糕”分配得更加合理,要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人民群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要在初次分配兼顾效率的情况下,注重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增加一线劳动者工资收入,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居民通过更多渠道的要素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二次分配要更加关注公平,优化税收改革和税收制度设计,强化税收收入分配调整作用,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问题。要强化慈善事业等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发展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完善政策体系和配套举措,厚植慈善文化。通过分配制度的合理调节,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破解民生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既保证民生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让有限的民生资金花在刀刃上,又注重均衡化,让民生保障有效促进社会公平。要加大对民生建设的财政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实际,适度增加民生建设保障资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期盼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政府间财力分配与责任支出关系协调合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打破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瓶颈,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质量、能力和水平,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民生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用数字技术打破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壁垒,纵向上实现“进社区、在家办”,横向上推动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
守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要强化法治建设和政策引导,鼓励绿色生产方式,崇尚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升级产业结构,鼓励发展节能产业、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强绿色生活理念培养。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生活方式转变带动消费方式转变,倒逼生产方式转型,进而促进生态环保经济持续发展。要涵养绿色生态,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鼓励和补偿机制,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大气、水等环境治理和防风固沙力度,打造碧水蓝天;另一方面,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有效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在乡村、重点在乡村振兴。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发展,我国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体现了政策取向从消除绝对贫困向减小相对贫困的转变,实现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必须迈过的阶段。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支持适宜产业落户乡村,支持企业优先录用生活困难或刚刚脱贫的群众。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科技创新的扶持,在创新资源的配置上向偏远地区倾斜,特别是推动民生科技在当地加速成果转化,放大科技创新成效。要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招生的倾斜,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孩子教育资助力度等。另一方面,加大对乡村地区成人职业教育投入,通过职业培训、科技支农、技术帮扶,提升农民的思想认识、市场意识和职业技能。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为。要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统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天,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已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因素。因此,既要关注“富口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又要关注“富脑袋”,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坚持统筹兼顾推进民生建设,既关注资金投入、物质提升,也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促进形成可预期的社会环境。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劳动实践是人民获得幸福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共同富裕就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自觉性和聪明才智,不断推进生产力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并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让人民在劳动中享受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906/742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下一篇:抓作风建设不能“讳疾忌医”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