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下月来”和“明日来”一样,本身也是一种司法智慧
发布时间:2022-09-18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明史》记载,松江太守赵豫刚到任上的时候,非常忧虑当地百姓喜好诉讼的风气。百姓来告状,“冷面拒绝”肯定不行,“热烈欢迎”可能也欠妥。赵豫的办法是“热中有冷”:诉讼者来了,他先是态度和蔼,好言开导,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们“明日来”。说得多了,民间便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讽刺他“怕惹人不办事”。但是,时间一长,却有了特别的效果:经过了一夜的缓冲,起诉者怒气渐消、火气渐平,再经过别人的劝阻,很多人也就不再起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从开始的“笑谈”,变为最后的“美谈”。
《说文解字》:“讼,争也。从言公声。”按照许慎的解释,“讼”完全是个形声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讼”是“形声包会意”字,即“公之言也”。其实,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能更好理解:所谓“讼”,就是起于“争”,求之“公”;或者以“言之争”,求“公之言”。
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是法治意识的体现;但在法治社会里,也特别重视私下和解。特别是民间纠纷、邻里冲突,不能说全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气之下”或“一言不和”。所谓的“一元钱官司”,争的不就是“一口气”吗,要的不就是“一句话”吗?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人们普遍认为,这30天就是所谓的“冷静期”。如果与赵豫的“明日来”对应起来,这似乎也可以叫做“下月来”。
对于邻里纠纷、民事诉讼来说,“下月来”和“明日来”一样,并不是缺少方法的表现,相反,它本身就是一种好方法,一种司法智慧。(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9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逐梦龙潭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