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赤子之心“许白塘”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五亩田园,吾诸生时读书处也。今虽显仕,不即为菟裘终老矣乎!”——许镃

  许镃(1530-1602),明朝人,字国器,号白塘,云南行省石屏州蔡营人,后人称其为“白塘先生”或“许白塘”。他的名号在滇南一带老幼皆知,坊间常有他的故事流传,部分不识字的乡民还曾误以为他叫“许白糖”,倒是更添了些亲近。

  许白塘自小便是个学霸。幼年时双亲的离世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悲痛,亲友们皆忧心他会因此消沉,荒废学业,但他骨子里深种着坚韧的品质,身体里埋藏着强大的赤子之心,磨难反倒成了他发奋图强的激励。他天资聪慧又锐意进取,谈吐见解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随着年纪渐长,他见识越加广博、见解也更有见地,渐渐地成了当地读书人的榜样。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在乡试中了“榜首”解元,次年(1565)科举又中三甲第83名进士,被授浙江嘉善县知县。

  许白塘是个“接地气”的官。高中进士赴任时,不少同榜在向乡里筹借路费,欲待上任后归还,他却对此持不同意见,道:“刚做官就去和别人借钱,那以后定是要从百姓那里获取来偿还,我绝不做这样的事。”

  到任嘉善县后,他秉持着一贯的清廉节俭作风,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食,外出不带厨役,夜归不点公烛,庭院空处不见奇花异草,却种植着各类蔬食以供自食。他关心百姓疾苦,常不乘舆轿骑驴私访,这段故事还被艺人编为戏剧、鼓词,在民间广为流传。

  许白塘的“接地气”不仅在于他尊崇节俭、独善其身,更在于他爱民如子、视民如伤。《石屏县志》杂记中就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许白塘任嘉善县知县期间,常换位思考,为百姓解忧,一日审案时,他见衙役鞭打囚犯太重,心存不忍,对衙役道:“我的子民太贫穷了,没有钱财来贿赂你们,请你们以后不要重伤我的百姓。”说罢他已泪流满面,庞巡按恰见此景,还赞其“真民之父母也。”

  许白塘始终将清正刚直作为人生信条。高拱曾掌管吏部,许白塘 是高拱所取之士,与其有师生的名分。任嘉善知县三年后,许白塘被提拔为御史,此时高拱已身居内阁大学士,权倾朝野,但许白塘秉性刚直,并未因知遇之恩、师生之情而对高拱曲意逢迎。一日高拱与众门生座谈,恰提及有人因高拱的一些错误指责高拱一事,在座者或碍于师长颜面或惮于丞相权势,要么沉默,要么违心附和,唯有许白塘正色说:“恩师当国,即便有人言,唯宜引咎自责;欲以权势箝制天下悠悠之口,将能之乎?”高拱听罢心存不悦,含糊而止,自此心筑隔墙,后因观念不和,师生嫌隙越来越大。

  许白塘刚直不阿的性情虽素来如此,但广泛扬名却因他后来做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隆庆末年(1572),御史詹仰庇奉旨巡视监局库藏,但因忤逆圣意被廷杖几欲致死,同僚皆怕受其牵连而避之不及,唯有许白塘一人上前扶躯痛哭,群臣皆担心其惹祸上身,所幸皇帝未再追究。正因此举,京师内纷纷传颂:“詹御史千言,不如许御史一哭。”

  白塘先生浮沉一生,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在他七十三岁去世后,白塘先生的故事依然在石屏和嘉善县流传。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关于这位明代谏官的生动描述,他以一生的操守与坚持,长长久久地活成了人们心中的丰碑。(昆明市盘龙区纪委监委 章苾钰)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2/lianshijingjian_1013/1142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