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度关注)
最近,广东省农科院的廖永林干劲十足,他是搞特色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专家,刚刚获评正高级农艺师。
参加工作13年,廖永林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农技推广帮扶上,而留在院里搞科研、写论文的时间就少了。“要是摆在一起数论文、比引用,评正高不知道啥时候了。多亏院里推动落实职称岗位改革的系列措施,让我下乡的劲头更足了。”他说。
廖永林口中的“职称岗位改革”,是广东省农科院在省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将驻点基层工作经历等纳入中高职称评聘条件的“硬招”。“通过在制度层面赋予相应权重,让长期扎根一线、干出实绩的人才选得出、评得上。”广东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说。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广东因人才集聚而兴,人才如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能成事?近年来,广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严从实开展破“四唯”专项治理,引导用人主体从以“帽”取人转向以绩择人,为高标准高站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破旧立新,用科学标准评价人才
7月中下旬,粤北一些生态茶园内,茶树纷纷出现“焦顶”现象。茶农以为是旱死的,一时束手无策。心急如焚之际,他们想起了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廖永林。
“不是旱死的,而是遭了虫。”廖永林来到地头,揪出了罪魁祸首灰茶尺蠖,“这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茶树的老叶、新梢、嫩皮就是被它们啃光的。”廖永林制定了一套绿色、高效、安全的防控措施,还给茶农做了指导培训。
这次下村廖永林特意多待了几天,解决了村民很多问题。“院里制定完善的评聘办法,将从事基础研究的和推广应用的分开评,标准侧重点不一样。”他说,对长期扎根生产实践一线的科研人员来说,跑田间地头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
“通过制度保障,引导农业科研人员下沉一线,围绕生产实践共性问题和老百姓急难愁盼难题,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各派出单位要制定以任务完成情况、服务成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轻装上阵。
广东省人社厅印发实施《广东省深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技工院校教师的职称制度,提出“切实改变唯论文、唯学历倾向”,不再将论文作为技工院校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在方案出台前,不少院校已经在探索破局。2017年,周楚杰中专毕业后进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习,在数控铣床方向刻苦钻研,最终成功登上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的最高领奖台。如今,没上过大学的周楚杰,依靠过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最年轻的教师。
广东梳理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有关人才政策事项383项,废止或失效13项;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排查人才信息8000多条。在此基础上,广东坚持全覆盖和抓重点并举,建立完善新的标准体系,全面完成27个职称系列改革,出台各系列和专业类别60个职称评价标准,形成不同行业的具体评审标准,开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业态职称评价。
在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人才工作的政绩考核上,广东也逐步构建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别化绩效评价体系。
下放权限,让用人单位自主评聘人才
自2004年工作至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刘永柱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工作,长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优质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及技术指导,累计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超级稻品种1000多万亩。他被聘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轻骑兵”。
但是,由于缺乏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支撑,仅凭农业推广的成绩,他一直难以迈过教授职称的门槛。
推动人才评价改革,要选聘一批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在职称评定中创新设置“推广型教授”,将社会服务工作、科技推广业绩、涉农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为“推广型教授”职称评定的条件,为刘永柱这样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职业发展的新路。
在该校“农技推广服务管理平台”上,教师们可根据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方法,自主录入工作量并通过审核登记。“申报正高职称者,近5年年均社会服务工作量应达150个以上,并要求主持一定的推广项目和推广奖项,产出知识产权、合同转化等业绩成果。”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出台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也将社会服务工作量与绩效工资挂钩。
社会服务工作成为“推广型教授”的“敲门砖”,有效激励了广大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投身一线,包括刘永柱在内,华南农业大学4名教师顺利通过了2022年度“推广型教授”的职称评审。
设置“推广型教授”的经验,得益于广东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推动职称评审权下放,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作用的改革思路。秉持“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广东建立职称评审“两目录、一清单”制度,向300多个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下放职称评审权;推动向珠海、中山等下放一批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构建集招生、培训、评价、就业、提升于一体的“产教评”技能培训生态链,首批63条“产教评”技能培训生态链,吸引3170家生态企业、432家院校参与。
目前,广东省人社厅已向高水平技师学院下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权限,向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下放中级、初级职称评审权限,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备案企业可直接认定职工各职业技能等级;深圳市率先实行国内外同行专家主审制,授权华为、腾讯、比亚迪等91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超过10万人次;东莞探索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自主评价工作,开发认定117个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的“东莞标准”。
搭台张榜,用实干实绩聚集人才
“我们每年从学生中海选,经过理论考试和实操选拔层层筛选,最终选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张振说。2008年以来,他一直负责学校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训练、参赛,多次担任世赛项目教练组组长,培养出11位世赛金牌选手。
广东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5万人。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11名技能小将摘得7金1银1铜2优胜。
在广东,越来越多的重大平台和赛道被搭建起来,许多项目供高层次人才“揭榜挂帅”。广东围绕资源环境、未来计算、数理交叉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聚焦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主战场,由平台单位会同用人单位,开展自下而上的项目需求征集榜单;广泛发动揭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跨地区、跨单位组成产学研合作团队联合揭榜。
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一大批奋战在一线的人才涌现出来。通过主动协同港澳加快推动大湾区人才共引共育、流动共享,深圳的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尤为明显。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677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上,深圳综合排名第三,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人民日报记者 贺林平)
原文链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3/1010/c117092-40091868.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nanhaixf.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new_show&id=28435&lid=6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