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首都教育资源汇聚平谷 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助力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06 来源: 北京组工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平谷区围绕“努力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功能定位,紧抓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契机,发挥高校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枢纽作用,借助改革力量推动首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争创首都教育科技人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样板。

  一、为高校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搭建“讲台”,让广大师生在乡村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

  依托北京“时代新人强国行”实践育人品牌,动员师生奔赴首都乡村振兴一线,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了解农村、厚植情怀,培养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农业中关村建设以及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2024年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发布《汇聚首都教育资源 助力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工作方案》,实施“六大行动”,通过联合科研聚力攻坚、产教融合聚能发展、劳动教育聚智创新,引导高校师生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线战场。二是构建合作机制。围绕推动首都教育资源到乡村振兴一线试验、实践、转化,平谷区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共同组织召开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21个京内外高校院所分别建言献策,并与平谷区集中签约。建立形成“高校-区-镇街”三方合作模式,以18个镇街作为重点合作片区,聚焦镇街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通过校地共建加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与基层一线的深度融合,携手探索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三是坚持基层导向。开展“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吸引60余所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深入到平谷区324个村、社区共上一堂“大思政课”。依托乡村广阔舞台,开展“村课”“村耕”“村播”“村晚”4项品牌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积极“揭榜”发展难题,累计形成320余项实践课题,助力农村打开路子、迈开步子,师生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二、为高校将科研搬进工厂车间提供平台,让创新成果服务于实际生产生活需要

  结合农业中关村产业发展需要,围绕正确处理好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谷区与高校院所探索人才培养与发现新模式,让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是探索“金三角”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参与,在农业中关村探索开展“高大尚人才培育计划”,着力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需求脱节、远郊地区难以引进使用科研人才等难题,精准对接相关高校专家团队,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使用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为参与联合培养的师生提供资金补助、住房保障、交通便利等服务,首批支持由企业提出的联合攻关科研项目16个,涉及高校人才22名。二是加速科技力量支撑。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聚焦农业科技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未来农业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过程完整创新链。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现已落地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共建,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撑。三是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火炬科创学院-平谷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吸引高校院所、专家人才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合成生物等方向,把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结合,与国家战略结合,把已经有的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进行结合,把产学研结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地转化。

  三、为高校将人才搬进农村一线创造舞台,让交叉学科人才在基层扎根沉淀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支持人才在创新创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人才个人价值嵌入乡村全面发展大局。一是搭建干事创业舞台。着力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打造“博士农场”,帮助博士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平谷大地,得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2022年以来共建设117个“博士农场”,吸引了13位院士、411位博士到平谷当“农场主”。二是鼓励人才沉浸服务。建设乡村振兴驿站,通过“人才京郊行”“科技小院”“人才专员”等形式,为高校专家人才搭建服务乡村振兴一线平台,人才不改变人事关系,直接服务于乡镇、街道、村居实际需求,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乡村导入高校院所资源,成为新型“乡村合伙人”。三是建设乡村发展智库。建设农业中关村学院,构建一支政治方向正确、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领域高端专业智库,引领农业政策前沿和科技创新潮流。此外,围绕物流、文旅等领域建设专家咨询智库,300余高校院所的专家人才长期为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路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bjdj.gov.cn/article/30001999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廉政时评网 lz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