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地共建”贴牌
“贴牌”是指缴纳一定的费用获得品牌的授权,给自己的商品贴上“名牌”标签,看似光鲜,实则内里空虚。在推进校地共建的进程中,“贴牌”的现象时有发生,亟待关注并纠正。
严防校地共建“贴牌”。当前,有些地方和高校的合作只是“挂个牌子”“签个协议”,“只闻雷声,不见雨”,徒有“校地共建”的虚名,却未深入探究彼此的需求与优势,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这不仅违背了校地共建的初衷,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核体系,用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约束双方行为,严防盲目跟风、虚假挂靠,确保共建项目从策划到实施都扎实推进,让每一步都能踩到实处,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除掉杂草的最好方式就是种满庄稼”,打造好校地共建“名牌”,是避免校地共建“贴牌”的最好方式。高校要深入了解地方的产业特色、发展瓶颈以及文化底蕴,地方也要清楚高校的学科优势、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在此基础之上,在各个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在产业方面,高校的专业研究成果能够精准助力地方产业的优化调整,地方则为高校科研提供实践场景与数据支撑;在人才培养上,高校为地方培育“量身定制”的专业人才,地方为高校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共同塑造校地共建的“名牌”形象。
落实运用合作成果,让校地共建“贴牌”无所遁形。校地共建的成果不应被束之高阁,而要真正“落地生根”,服务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将共建成果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地方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成果转化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企业积极吸纳运用高校科研成果,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高校主动与地方加强沟通协作,根据应用反馈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和教学内容,确保科研与教学始终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校地共建要在阳光之下汇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力,当校地共建的成效真正惠及广大民众时,“贴牌”现象便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骆盈磊(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23/4666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让流动党员成为“流动的旗帜”
下一篇:繁荣乡村文化“正当时”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