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乡村兴起创新创业潮 激发人才强村新活力
“我不是想做一家‘网红店’,而是想长久地将这个窑烤面包店开下去,一直到我60岁、70岁。”中山市南区街道曹边村massa窑烤面包店老板邓长征说。
这家位于曹边村新建街42号的面包店,从售卖出第一个面包到现在,才过去不过一个月。每逢周末,店内常常会排起长龙,不少食客从佛山、珠海、江门等地过来品尝新鲜出炉的窑烤面包。
像邓长征这样选择到中山创业的青年不在少数。近年来,中山全市上下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逐渐形成“百名特聘人才下乡、千名港澳青年入乡、万名大学生返乡”的人才集聚效应,构建各领域人才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双向赋能的新格局。
他们抓住“百千万工程”发展契机,将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入中山发展这盘大棋中,在这片充满无限机遇的舞台上打开了“另一种生活”。
创业青年打造“乡村网红”名片
用“突然爆火”形容最近的massa窑烤面包店并不夸张。
作为远近有名的乡村,平日里,曹边村也经常迎来远道而来的游客,而在massa窑烤面包店开业后,人们来这里的目的又多了一个。
邓长征是一名“80后”,在成为窑烤面包店店主之前,他曾是烘焙培训师、是五星级酒店厨师,还在中山石岐开着一家面包店,如今,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窑烤面包店的经营上,希望在乡村打造一间美食地标般的“老店”,在这里过上自己向往乡村生活的同时,也为更多探索中山乡村的人带去食物的慰藉。
为什么会选择来曹边村创业?
“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在曹边村住,我在石岐工作,每天都是两头跑。这些年,我也一直看着曹边村越来越好,多年前就萌发了在曹边村创业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邓长征说。
近年来,迎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南区街道以典型村建设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深入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曹边村探索出了侨房活化改造路径。
今年,曹边村委和该村“强村公司”中山市漕边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与房东亲属沟通,取得这栋侨房的使用权,并对房子进行修整,再出租给邓长征。
就这样,今年国庆节到来前,邓长征在改造好的侨房里开起了中山首家窑烤面包店,11月,面包产品上线。
谈及面包产品“爆火”的情况,邓长征坦言:“我知道窑烤面包会出圈,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好像突然之间就有好多人知道了这家店。每一款面包都很受欢迎。但我并不想做‘网红店’,而是想一直把这家店开下去,做稳定的出品。”
虽然开业时间不算久,但massa窑烤面包店的生意已经逐渐步入正轨,邓长征也有信心把它长久地开下去,最近他创新推出窑烤蛋挞,希望给客人带去更多美味。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同样被一抢而空。
而在南区街道另一个知名乡村——沙涌村,南洋风格的“弗马咖啡FITMA COFFEE”的进驻为这个侨村增添了别样风情,紧邻沙涌学校香山书房的咖啡店整体设计十分显眼。
这是回乡创业的澳门青年马家安、马家康及其堂妹马淑敏经营的一家店铺。
“我们兄妹三人一直希望开一家咖啡店,今年,从沙涌村委得知沙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正在招商,就决定要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马家安说,他在澳门出生,祖籍是沙涌村。
“我们会推出特色精品咖啡,也会结合周边居民的需要推出一些服务项目,吸引大家过来。”马家安说,“还会结合中山、南区、沙涌文化元素推出文创周边,扩大咖啡店知晓度的同时宣传中山文化。”
而今,弗马咖啡FITMA COFFEE成为沙涌村重要休闲场所之一,也是很多游客特意来“打卡”的地方。
“现在中山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工改’等工程,充满机遇,作为一名南区青年,应该有梦想、有抱负,用好这些机遇,在这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实现梦想。”马家安说。
青年入局激发“旧业”新态
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楚琪2013年就开始在中山经营绿色农场,专注种植健康水培蔬菜。作为中山走出去的大学生,她在香港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毕业后,在迷茫未来去向的时候,在家人及前辈的带领下,我决定回到家乡、回到广袤乡村,投身现代农业工作,希望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在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卢楚琪说。
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中山有着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入驻中山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孵化平台,享受最长三年“零”租金、“零”物业管理费以及免费商事登记、人才招聘、创业融资、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卢楚琪本人也享受到中山特聘人才待遇。作为一名“新农人”,她选择了智慧农业的路径,希望用“智力”赋能乡村振兴。和传统意义上的种植模式不同,她积极引进科学技术,让劳作者不弯腰就可以种植、收割,还与团队一起成功研发出农业无人机、无人浇水车、无人运输车、全自动的浇灌车等生产工具,实现了只有下种、移苗、收割需要人工操作,剩下的环节基本都是自动化浇灌,给农业、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我们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从种植管理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希望切实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卢楚琪说。
吴家铭2021年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中山创业。
“返乡创业不只是个人的发展选择,更是对家乡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我毕业后,意识到自己可以用所学知识和在海外积累的经验,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说,“我创办的工作室专注于跨境电商,团队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管理,都与家乡的制造企业紧密合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标准。”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也对中山的制造业水平有了深入了解,“这方面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在精密制造、五金塑胶、智能家居等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吴家铭说,他决定将中山的优势资源和跨境电商平台结合起来,通过电商渠道把家乡的好产品带到海外,展示家乡的制造水平。
“90后”女孩返乡推广“非遗+”
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上街47号,古村小巷间,掩映着一座崭新的宅院,门前挂着一块不规则的木质牌匾,写着“芷萝研艺坊”。
这方小院落,就是“90后”青年郑绮筠回乡爆改祖屋,重新打造的扎染工作坊。扎染古称“绞缬”,是一项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绮筠出生在三乡雍陌的一个布艺之家,家中经营布艺生意已有30多年。
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待了5年,郑绮筠开始考虑:“能不能换一种生活模式,在家乡做点事情?”2020年,郑绮筠从广州离职,回到了老家中山。最开始,她还没有明确的创业想法。直到偶然的一天,郑绮筠跟父亲回到了老家雍陌村,看到了自家闲置的祖屋。
“5年前,家里的祖屋已经重建好了,但一直闲置着,很可惜。”郑绮筠心底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将祖屋活化为一个手工作坊,邀请亲朋好友来做手工呢?”2022年底开始,郑绮筠大胆砸下15万元,开始“爆改”祖屋。
改造后的祖屋,一楼的庭院,郑绮筠精心布置了绿植和花草,搬进了木质的桌椅,营造了一个做手工、喝茶、谈天、唱歌、听音乐的开放式体验空间。
“非遗扎染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事非遗扎染,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延续了自家的布艺生意,未来,两者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碰撞和融合。”郑绮筠说。
2023年2月11日,芷萝研艺坊正式对外营业。郑绮筠没想到的是,刚开业第一天,从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五点,踏进工作坊的客人源源不断。当天,工作坊就收入了上千元。
雍陌村委得知郑绮筠回乡创业,也热情地介绍了不少团队活动。渐渐地,周边村子都知晓了这间特别的非遗工作室。随着名气逐渐打响,企业团队也找上了门。如今,芷萝研艺坊主要以承接企业团建活动、家庭亲子活动为主,月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
“我自幼在雍陌长大,父母也是在村里发展起了家里的布艺生意。非遗扎染,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掌握的生活技能。但我希望回到村里后,可以将雍陌村、中山的文化元素融入非遗扎染技艺,让大家看到这些扎染作品,就能想起雍陌村的文化地标。”郑绮筠说。
传承非遗文化,并不只靠个人的星火之力。通过传帮带,郑绮筠希望让扎染非遗技艺,辐射中山广袤田野。郑绮筠还计划着,将罗三妹山、中山温泉宾馆的造型,以及郑观应的廉洁观、家风文化,雍陌村的宗祠文化、岐澳古道的历史文化,融入非遗扎染中,打造雍陌村“非遗+文化”的全新名片。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rcgz/gzdt/content/post_220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环环相扣交清三类事
最新加入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
2025-01-03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
2024-12-25内蒙古法制报:最虔诚...
2024-12-25喜报!他们入选全国“...
2024-12-25检察日报: 为企业挽...
2024-12-25检察日报:打造“肇亮...
2024-12-25北疆检察护民生丨包头...
2024-12-25
热门资讯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2-06-17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1-11-12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4-06-04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3-11-03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1-11-10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3-11-03《〈实践论〉〈矛盾论...
2021-08-21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11-09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
2021-09-02